陪少师李相国崔宾客宴居守狄仆射池亭

池色似潇湘,仙舟正日长。

燕飞惊蛱蝶,鱼跃动鸳鸯。

云聚歌初转,风回舞欲翔。

暖醅松叶嫩,寒粥杏花香。

罗绮留春色,笙竽送晚光。

何须明月夜,红烛在华堂。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池塘的景色仿佛潇水和湘江,仙舟上白日悠长时光缓慢。
燕子飞翔惊动了蝴蝶,鱼儿跳跃扰动了鸳鸯。
云朵聚集时歌声刚开始流转,风向回转舞姿似要飞翔。
温热的酒如同嫩松叶般清新,寒凉的粥散发着杏花的香气。
绫罗绸缎留住春天的色彩,笙箫乐声送走傍晚的余晖。
何必非要明月当空的夜晚,红烛已在华堂中点亮。

注释

池色:池塘的景色。
潇湘:湖南的潇水和湘江,常用来形容美丽清澈的水景。
仙舟:指装饰华美,如同仙境中的小船。
日长:白天时间显得漫长。
燕飞:燕子飞翔。
蛱蝶:一种蝴蝶,这里泛指蝴蝶。
鱼跃:鱼儿跳出水面。
鸳鸯:常比喻恩爱的夫妻或情侣,这里指水中的鸟禽。
云聚:云彩聚集。
歌初转:歌声开始流转,可能指歌声刚开始或者歌声婉转变化。
风回:风向回转。
舞欲翔:舞姿轻盈,好像要飞起来一样。
暖醅:温热的未过滤的酒。
松叶嫩:形容酒色清绿新鲜,如嫩松叶。
寒粥:凉粥,可能指加了凉性食材的粥。
杏花香:粥中有杏花的香味,也可能指环境中有杏花香。
罗绮:华丽的丝织品,这里代指衣着华丽的人们。
留春色:保留着春天的美景或氛围。
笙竽:两种古代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送晚光:伴随傍晚的时光流逝。
何须:何必。
明月夜:明亮的月夜。
红烛:红色的蜡烛,常用于喜庆场合。
华堂:装饰华丽的大厅,这里可能指的是宴会场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池塘边举行的宴会景象。开篇“池色似潇湘,仙舟正日长”写出了宴会所在地的美丽景色,池水如同古代传说中的潇湘之水那么迷人,仙舟停靠在阳光灿烂的湖面上。接下来的“燕飞惊蛱蝶,鱼跃动鸳鸯”则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有生气。

诗人通过“云聚歌初转,风回舞欲翔”传达了一种宴会上的欢愉氛围,仿佛音乐和歌声随着风儿轻轻飘荡,让人忍不住想要翩翩起舞。至于“暖醅松叶嫩,寒粥杏花香”,则是对宴会中的美食佳肴进行的描绘,既有温热的美酒,也有清淡的粥食,而杏花之香更添了一份清新。

最后,“罗绮留春色,笙竽送晚光。何须明月夜,红烛在华堂”则表达了宴会不受时日限制的意境。即便是白昼,也能将春天的美好颜色留住,而乐器的声音随着暮色渐浓,宴会依旧在华丽的大厅中进行,无需等待明月高悬之夜。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精致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欢乐的宴会场景。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寄郴州李相公

高楼王与谢,逸韵比南金。

不遇销忧日,埃尘谁复寻。

旷怀澹得丧,失意纵登临。

彩槛浮云迥,绮窗明月深。

虬龙压沧海,鸳鸯思邓林。

青云伤国器,白发轸乡心。

功高恩自洽,道直谤徒侵。

应笑灵均恨,江畔独行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

佛寺通南径,僧堂倚北坡。

藤阴迷晚竹,苔滑仰晴莎。

病忆春前别,闲宜雨后过。

石横闻水远,林缺见山多。

欲结三天社,初降十地魔。

毒龙来有窟,灵鹤去无窠。

客路随萍梗,乡园失薜萝。

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

给事为郎日,青溪醉隐衔。

冰池通极浦,雪径绕高岩。

珠玉砂同弃,松筠草共芟。

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

代有王陵戆,时无靳尚谗。

定应标直笔,宁为发空函。

雾黑连云栈,风狂截海帆。

石梯迎雨润,沙井待潮咸。

蜡屐青筇杖,蓝舆白罽衫。

应劳北归梦,山路正巉巉。

形式: 排律 押[咸]韵

登蒜山观发军

羽檄徵兵急,辕门选将雄。

犬羊忧破竹,貔虎极飞蓬。

定系猖狂虏,何烦矍铄翁。

更探黄石略,重振黑山功。

别马嘶营柳,惊乌散井桐。

低星连宝剑,残月让雕弓。

浪晓戈鋋里,山晴鼓角中。

甲开鱼照水,旗飏虎拿风。

去想金河远,行知玉塞空。

汉庭应有问,师律在元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