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泛溪至南庄复回湖桑归

不求奇骨可封侯,但喜枯肠不贮愁。

数点残灯沽酒市,一声柔橹采菱舟。

元知泽国偏宜夜,已就天公探借秋。

归过三更风露重,纱巾剩觉发飕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不期望奇特的才华能换来封侯,只愿内心空虚不再充满忧愁。
几盏残灯下是买酒的街市,轻柔的船桨声响起,是采菱的小舟。
我早知水乡夜晚特别美,已经向老天借来了秋天的凉意。
归程中过了深夜,风露渐重,薄纱头巾下感觉到头发被风吹得飘动。

注释

不求:不期望。
奇骨:奇特的才华。
封侯:古代封赏功臣的一种高位。
枯肠:形容内心空虚。
贮愁:充满忧愁。
数点:几点。
残灯:灯火微弱。
沽酒市:买酒的街市。
柔橹:轻柔的船桨。
采菱舟:采菱的小船。
泽国:水乡。
偏宜:特别适合。
天公:古人对自然的尊称,指老天爷。
探借:借来。
归过:归程中经过。
三更:深夜。
风露重:风大露重。
纱巾:薄纱头巾。
剩觉:剩余的感觉。
发飕飗:头发被风吹得飘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夏夜泛溪至南庄复回湖桑归》,描绘了夏日夜晚在江南水乡的闲适与宁静。首句"不求奇骨可封侯,但喜枯肠不贮愁"表达了诗人不追求世俗功名,只愿内心清静,无愁无忧的心境。接下来的"数点残灯沽酒市,一声柔橹采菱舟"通过描绘灯光闪烁的酒肆和轻柔的船声,展现了乡村夜晚的恬淡生活画面。

"元知泽国偏宜夜,已就天公探借秋"进一步强调了江南水乡夜晚的魅力,以及诗人对秋天的向往。最后一句"归过三更风露重,纱巾剩觉发飕飗",写诗人深夜归家,感受到风露的凉意,轻轻的风吹动着头上的纱巾,带走了白天的暑热,也带走了旅途的疲惫。

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优美,体现了陆游淡泊名利、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诗意。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夏夜纳凉

河汉微茫月渐低,风声正在草堂西。

莎根唧唧虫相吊,木末翻翻鹊未栖。

屯甲近闻如积水,守关不假用丸泥。

孤臣报国嗟无地,只有东皋更饱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夏夜读书自嘲

事业无成去日遒,只今身世付沧洲。

风烟惨惨菰蒲老,星斗离离河汉流。

寂寞书生学奇字,穷愁客子著春秋。

白头自苦君无笑,骨朽成尘志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夏夜起坐南亭达晓不复寐

风露青冥近九秋,脱巾扶杖冷飕飗。

曲阑影外巴山月,画角声中楚塞愁。

巢燕并栖高栋稳,潜鱼时跃小池幽。

悠然坐待江城晓,红日将升碧雾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夏雨

忽闻疏雨滴林梢,起看油云满四郊。

行蚁君臣初徙穴,鸣鸠夫妇正争巢。

筑陂处处移新稻,乘屋家家补破茆。

堪笑此翁惟美睡,孝先便腹任讥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