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舟经清远峡登高有作(其二)

登高未后故林期,霜露频当悽怆时。

鸿雁自知南向早,梅花谁道北开迟。

无情潮汐惟中宿,有恨云山是九疑。

断绝禺阳双帝子,吹残阮隃更无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清远峡,在重阳节之际登高远眺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沉的情感表达。

首联“登高未后故林期,霜露频当悽怆时”点明了诗人登高的目的与时节,霜露的频繁出现,不仅渲染了秋日的凄凉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感慨。

颔联“鸿雁自知南向早,梅花谁道北开迟”运用对比手法,以鸿雁南飞的自然现象与梅花北开的季节特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同时也暗含着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

颈联“无情潮汐惟中宿,有恨云山是九疑”进一步深化情感,潮水的规律性与云山的变幻莫测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命运不可控的无奈与对某些特定地点(如九疑山)的特殊情感寄托。

尾联“断绝禺阳双帝子,吹残阮隃更无枝”以禺阳双帝子的传说故事,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阮隃则是指一种植物,此处借以表达对美好事物凋零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九日舟经清远峡登高有作(其三)

登高愁似送将归,木落山空祗夕晖。

红叶有霜终日醉,黄花多露一秋肥。

萧条返舍馀长剑,潦倒干人失布衣。

寄语江间渔父好,白鸥无食向君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九日舟经清远峡登高有作(其四)

登高且喜傍乡关,慷慨能销壮士颜。

四海龙蛇悲已尽,一夫鸿鹄恨多閒。

青年汗血龙媒蹀,白首衣裳雉子斑。

膝下欢娱谁九日,黄花插满绿萱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自浈阳至穗城江行有作(其一)

欲雨空蒙翠益深,秋光不逐夕阳沉。

虚无树影迷烟棹,幽咽猿声和水琴。

石叠青螺全作髻,峰抽碧玉半成簪。

谽谺洞口云争吐,湿尽衣裘冷不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自浈阳至穗城江行有作(其二)

拂窗飞过一峰峰,翠黛含烟落几重。

崩石影摇三峡栈,瀑泉声乱半天钟。

光分明月怜空水,色染清霜爱紫茸。

更好秋花黄菊似,屏风点缀锦云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