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几日风尘困马蹄,忽瞻孤塔献云霓。
双眸已似清江洗,况入亭城见角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抵达南京时的内心感受与所见景象。首句“几日风尘困马蹄”,生动地展现了旅途劳顿之感,风尘仆仆,马蹄疲惫,暗示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接着,“忽瞻孤塔献云霓”一句,笔锋一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在旅途中,诗人忽然望见一座孤独的佛塔,它仿佛向天际伸展,映照着云霞,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庄严与宁静。
“双眸已似清江洗”,诗人以“清江”比喻清澈明亮的双眼,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因见到如此美景而得到净化和洗涤的感受。最后,“况入亭城见角犀”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诗人进入南京城后,不仅欣赏到了城市的繁华与美丽,还可能见到了象征着南京独特文化与历史的“角犀”,这无疑增添了他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与深刻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城市文化的感悟,传达出一种心灵的净化与升华,体现了宋朝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独特审美情趣。
不详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先生不得醉红裙,何以留连逆旅人。
故苑池台老秋色,頖宫讲罢走车轮。
直谅多闻许我亲,迷途从此遂知津。
社中忽怪尔来进,曾向睢阳见异人。
尘濛蛛网暗东斋,设榻君能待我来。
昨夜梧桐有消息,会须急上宋王台。
高堂且置琴中操,骏马初驰陌上尘。
无限清风与明月,一时分付属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