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首(其一)

读书慕圣贤,禔躬凛苍昊。

世事重且艰,一一萦怀抱。

白日忽西颓,川枯山木槁。

鲁阳漫挥戈,杞国忧如捣。

人或诿气数,我独伤伦道。

海羽知衔石,冥魂能结草。

昂藏美衣冠,岂忍同屠保。

成败难逆料,死生任常造。

天心倘未厌,努力书勋考。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阅读书籍仰慕圣贤,修身敬畏天地之大
世间纷繁且艰难,每一件事都牵动内心
白天忽然转为傍晚,河流干涸山木枯萎
鲁阳挥舞长戈想阻止日落,杞人忧天般忧虑重重
有人归咎于命运,我却痛心道德沦丧
海鸟懂得衔石填海,幽魂也能结草报恩
仪表堂堂的人啊,怎忍心与暴君同流合污
成功失败难以预料,生死由天不由人
如果上天还未厌倦,就应努力书写功绩

注释

慕:仰慕。
禔躬:修身养性。
苍昊:天地。
萦怀抱:牵动内心。
鲁阳: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
杞国忧:比喻过度忧虑。
诿:归咎。
伦道:伦理道德。
海羽:海鸟。
冥魂:幽魂。
昂藏:仪表堂堂。
屠保:暴君。
逆料:预料。
常造:自然规律。
天心:天意。
书勋考:书写功绩。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吴名扬的作品,收录在《咏史二首》中。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事件反思的诗。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几个部分来鉴赏。

首先,“读书慕圣贤”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古籍,向往和模仿古代圣贤之德。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也反映出他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学习态度。接着“禔躬凛苍昊”用了四个形容词来描绘历史人物的高洁品格,展示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拜之情。

中间部分,“世事重且艰,一一萦怀抱”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艰辛有着深刻的体会,并将这些感受贮存在心中。紧接着“白日忽西颓,川枯山木槁”描绘了一幅时光流逝、自然景物凋敝的画面,这既是对时间易逝和事物无常的一种感慨,也隐含着诗人对于个人生命价值实现的迫切。

第三部分,“鲁阳漫挥戈,杞国忧如捣”中的“鲁阳”和“杞国”很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或人物,这里诗人通过这些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最后,“人或诿气数,我独伤伦道”表明诗人对于周围的人们可能的虚伪态度持批评立场,而自己则深感伦理道德的重要性。随后的“海羽知衔石,冥魂能结草”用了两个鲜明的意象来强调个人对正义和道德的坚守。

在尾声部分,“昂藏美衣冠,岂忍同屠保”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隐藏自己的高贵品质却不得不与世俗之徒为伍的悲哀。而“成败难逆料,死生任常造”则是对历史发展和个人命运不可预测性的无奈感慨。

整首诗在最后以“天心倘未厌,努力书勋考”结束,这不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诗人对于自我修养和知识追求的坚持。

收录诗词(2)

吴名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刘阮洞

天台春煖兰若馨,海榴喷血黄鸟鸣。

风晴雨霁洞天晓,画屏有路游人行。

刘郎阮郎剡溪客,结伴穷幽绝人迹。

洞口遥闻漱玉声,时有飘英点溪碧。

扪萝涉水前攀缘,瞥见胜景层峦巅。

夭桃瑶草蔓深谷,飞楼杰阁凌青烟。

潭上金桥跨龙背,绰约双鸾饮潭水。

初疑帝子别潇湘,珠佩珊珊移玉趾。

环姿玮态踌躇久,熟视人间未尝有。

罗幕深沈邀客留,胡麻为饭椒浆酒。

问郎于此何当还,壶中景迥非尘寰。

客惊遽返觅闾里,子孙虽在皆重玄。

年华瞬息嗟浮世,往事分明如梦寐。

相与回寻旧路非,乱山稠叠烟云蔽。

我来蹑屐观遗踪,松阴坐久曾不逢。

野僧相引下山宿,落霞斜日林梢红。

形式: 古风

和王公觌赏海云山茶合江梅花

何处珍丛最早开,海云山茗合江梅。

忽传诗帅邀肤使,不用歌姬侍宴杯。

晓艳鲜明同绮靡,晚妆清淡奉徘徊。

此时文酒风流事,岂似临江放荡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章质夫成都运司园亭诗.翠锦亭

东阁治台政,西堂备燕饮。

介于二堂间,华构饶花品。

红紫镇长春,四时如活锦。

公暇一绳床,上有通中枕。

形式: 古风 押[寝]韵

金牛驿

唱奇腾怪可删修,争奈常情胜谬悠。

禹贡已书开蜀道,秦人安得粪金牛。

万重山势随坤顺,一勺天波到海流。

自哂据经违世俗,庶几同志未相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