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隋代诗人卞斌所作的《和孔侍郎观太常新奏乐诗》。诗中描绘了古代祭祀礼仪中的音乐表演,充满了对传统礼乐文化的赞美与敬仰。
首句“昔人梦上帝,尚喜颂钧天”,以古人梦见上帝并欢喜地颂扬天上的音乐为引子,表达了对上天之音的向往与崇敬。接着,“况兹开景业,作乐武功宣”则指出在现实生活中,通过音乐来宣扬武功与功业,进一步强调了音乐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性。
“大雅废还理,乘风毁更悬”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音乐比作风中的声音,既表现了音乐的飘逸与自由,也暗示了音乐在不同情境下的适应与变化。“中和诚易拟,韶夏讵相沿”则表达了对音乐中和之美难以复制,以及韶夏音乐难以传承的感慨。
最后,“犍为磬响彻,嶰谷管声传”描绘了音乐在特定场合的宏大效果,通过犍为的磬声和嶰谷的管声,展现了音乐的震撼力与感染力。“小臣滥清耳,长奉南风弦”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达了自己虽为小臣,却有幸聆听清雅之音,并愿意长久地效仿南风之弦,即音乐的旋律,以此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音乐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古代社会中音乐文化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