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化城寺

平生志在野云深,建立精蓝大用心。

须达买园充圣地,祗陁施树不收金。

鸣钟尚息刀轮苦,下击三涂地狱音。

为报往来游玩者,园林常住勿相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佛法的虔诚与对世间万物的悲悯。首句“平生志在野云深”,点明了僧人的生活追求与内心世界,如同云雾缭绕的山林,充满了自由与超脱。接着,“建立精蓝大用心”则展示了僧人为佛法事业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决心。

“须达买园充圣地,祗陁施树不收金”两句,通过具体的例子进一步阐述了僧人对佛法的奉献精神。须达和祗陁两位历史上的佛教信徒,通过购买土地和种植树木来供养佛门,这种行为体现了他们对佛法的至高敬仰,而“不收金”则强调了他们行为的纯粹性,不求任何物质回报。

“鸣钟尚息刀轮苦,下击三涂地狱音”这两句表达了僧人希望通过佛法的传播,减少世间的苦难与痛苦,不仅是在人间,也包括地狱中的众生。鸣钟作为佛教仪式的一部分,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苦难的警醒,而“刀轮苦”和“三涂地狱音”则是对世间痛苦与地狱之苦的深刻描绘。

最后,“为报往来游玩者,园林常住勿相侵”一句,是对所有访客的告诫,希望他们能够珍惜并保护这片神圣之地,不要以任何形式的破坏或侵占,体现出对自然与文化的尊重与爱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僧人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佛教中对于修行、奉献、慈悲以及对自然与文化的敬畏之心,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和社会价值。

收录诗词(7)

裴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浙东观察使裴肃次子。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唐穆宗时登进士第。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中书侍郎、宣武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职,曾主持改革漕运及茶税等积弊,颇有政绩。晚年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少师,封河东县子。咸通五年(864年)去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博学多能,工于诗画,擅长书法。其撰写的《圭峰禅师碑》,貌似柳体,然而风格较柳体更为遒媚劲健。其书法的传世拓本还有《定慧禅师碑》。米芾曾评价:“率意写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

  • 字:公美
  • 籍贯: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
  • 生卒年:791年—864年

相关古诗词

乐道歌

乐道山僧纵性多,天回地转任从他。

閒卧孤峰无伴侣,独唱无生一曲歌。

无生歌,出世乐,堪笑时人和不著。

畅情乐道过残生,张三李四浑忘却。

大丈夫,须气槩,莫顺人情莫妨碍。

汝言顺即是菩提,我谓从来自相背。

有时憨,有时痴,非我途中争得知。

特达一生常任运,野客无乡可得归。

今日山僧只遮是,元本山僧更若为。

探祖机,空王子,休似浮云勿隈倚。

自古长披一衲衣,曾经几度遭寒暑。

不是真,不是伪,打鼓乐神施拜跪。

明明一道汉江云,青山渌水不相似。

禀性成,无揩改,结角罗纹不相碍。

或运慈悲喜舍心,或即逢人以棒闿。

慈悲恩爱落牵缠,棒打交伊破恩爱。

报乎月下旅中人,若有恩情吾为改。

形式: 古风

惜春

自从春草生,不敢下阶行。

形式:

咏蝉

雨馀翼敛槐烟薄,风急声翻柳巷深。

形式:

咏柳

自从彭泽先生后,翠叶芳条祇自春。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