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其一)

鸡儿画曲。处处筝□鸣雨屋。十载重游。

柳外啼乌也怨秋。粉楹醉墨。燕去楼空人不识。

醉踏花阴。错认人家月下门。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诗人仇远的《减字木兰花(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鸡儿画曲",这里“鸡儿”指的是细小的曲线,比喻诗人笔下的墨香如细腻的线条,将花卉勾勒得活灵活现。“处处筝□鸣雨屋”,筝字可能是印刷错误,应为“弦”或“筠”。整句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室内场景,筝音伴随着细雨,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寂寞的氛围。

"十载重游"表达了诗人时隔多年再次回到旧地的情感变化。"柳外啼乌也怨秋"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啼鸣的乌鸦在柳树之外似乎也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诗人心中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怨恨。

"粉楹醉墨"中的“粉楹”指的是粉刷过的墙壁,而“醉墨”则是形容墨香浓郁,如同醉酒一般。整句描绘出诗人在书房内沉醉于墨香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燕去楼空人不识"中,“燕去”指的是燕子飞走而去,这里象征着时光的消逝和人的离散。"楼空"则是对曾经热闹场所现在变得冷清与荒凉的描述,"人不识"表达了诗人在世俗中逐渐变得默默无闻。

最后两句,“醉踏花阴”、“错认人家月下门”,分别描绘出诗人在醉酒之后,在花树的浓荫之下行走,以及在夜色朦胧中,误以为某个家门是自己旧日所熟悉的地方。这些都是对往昔美好记忆的追寻和错愕。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无限怀念,以及面对现实与过去的交织之中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探芳信.和草窗西湖春感词

坐清昼。记步幄行春,短亭呼酒。

怅湔裙香远,波痕尚依旧。

赤阑桥下桃花观,寒勒花枝瘦。

转回廊、古瓦生松,暗泉鸣甃。山雨夜来骤。

便绿涨平堤,云横远岫。细认沙头,还见有落红否。

杨花自趁东风去,空白鸳鸯首。

劝游人、莫把骄骢系柳。

形式: 词牌: 探芳信

望仙楼/胡捣练

九仙山晓。雾冥冥、一鹤飞来华表。衔得红云花岛。

双蒂仙桃小。破罂旋汲香泉,短钁闲锄春草。

愁种愁深多少。头白鸳鸯老。

形式: 词牌: 胡捣练

清平乐(其二)

苑秋凉早,石径幽花小。霜絮飞飞风草草。

翠碧斓斑驰道。香沟诗叶难寻。依然绿浅红深。

倚竹空歌黄鹄,谁招青冢游云。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一)

寒泉如线。莎石绵云软。十里梅花香一片。

不记入山深浅。谩留两袖春风。罗浮旧梦成空。

独对阑干明月,教人犹忆山中。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