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山多少雨,染出碧云堆。
岩冷溜常滴,人閒洞自开。
摘花香入袖,题石笔黏苔。
茅屋在何处,桃花流水来。
这首宋朝诗人陈曦的《姜山后岩洞》描绘了春天山间雨后的景象。首句“春山多少雨”展现了春雨绵绵,滋润着山峦,使得山色翠绿如画。"染出碧云堆"进一步形象地描述了青山被雨水浸染后的色彩,如同堆积的碧云,生动而富有层次。
接下来,“岩冷溜常滴”写出了山岩之上,雨水汇聚成的清凉水流不断滴落,增添了山间的宁静与清凉。"人閒洞自开"则暗示了洞穴在静谧的环境中悄然打开,仿佛与世隔绝,只有自然的声音。
诗人深入其中,"摘花香入袖"的动作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亲近,而"题石笔黏苔"则描绘了他在石头上题字的情景,笔触沾染了青苔的湿润,更显出诗人与大自然的交融。
最后两句"茅屋在何处,桃花流水来"以诗意的想象收尾,暗示茅屋隐藏在桃花盛开、流水潺潺的地方,给人留下无限遐想,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春天山林的清新与宁静,以及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不详
双鱼书不至,江上又空还。
芳草去时路,暮云何处山。
吟床花片积,钓石藓痕斑。
惟有思君梦,迢迢夜度关。
只说为山不说休,山成日夜水横流。
惜哉覆篑成迷复,只欠当初一掉头。
仲由行行终身诵,师也堂堂带上书。
五柳却能知此意,无弦琴上赋归与。
手在何忧弓力强,巧穷那得必穿杨。
太和有味人人饮,谁识醒时是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