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天池看月》,作者是明代诗人王稚登。诗中以禅宗意境描绘了夜晚在天池赏月的情景。首句“禅心何处是”,暗示了诗人试图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禅意,而这种心境在窗外的石莲峰上似乎有所体现。接下来的两句“池黑松千片,崖深月一重”,描绘了月光下的池水深黑,松林如千片墨色,山崖幽深,月光仅照亮一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山光寒客剑,霜气入僧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寂静,将山光比作寒客之剑,增添了冷峻之感,而霜气融入僧人的钟声,更显出夜的清凉和修行者的禅定。最后两句“怜取嫦娥意,清辉照病容”,诗人借嫦娥的孤独和清辉,表达了自己在病中的心境,感受到月光的怜悯,仿佛能治愈他的病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