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伯川子归吴二首(其一)

东门嘶马去,幽志几人同。

问寝归吴苑,含香别汉宫。

关山双宝铗,江海一秋蓬。

欲觅南州信,时看西北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归乡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友情的深切怀念。首句“东门嘶马去”,以马嘶声起笔,生动地展现了送别场景的动态感,马儿在东门外嘶鸣,预示着友人的离去。接着,“幽志几人同”一句,表达了送别者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归乡后能否找到心灵共鸣的疑问,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问寝归吴苑,含香别汉宫”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友人的归乡之路比作从“汉宫”到“吴苑”的旅程,暗示了友人从繁华的京城返回故乡,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身份或地位的尊重。这里的“问寝”可能指的是友人回到家乡后的生活状态,而“含香”则可能象征着友人离开京城时的荣耀与尊严。

“关山双宝铗,江海一秋蓬”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归途中的景象。宝剑与秋蓬分别代表了友人的坚韧与飘零,形象地展示了友人在归途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孤独。宝剑象征着友人的勇气与决心,而秋蓬则象征着旅途中的不确定性和漂泊无依。

最后,“欲觅南州信,时看西北风”两句,表达了送别者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友人想要寻找南州的消息,而送别者则不时地关注着来自西北的风向,以此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两句不仅深化了离别的主题,也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送别时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哀愁,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1453)

边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 生卒年:1476 ~1532

相关古诗词

送伯川子归吴二首(其二)

旧国江村外,清川绕舍流。

空闻赋招隐,不得泛同舟。

雨暗胶山寺,花明爱日楼。

遥怜相忆处,落叶蓟门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陶良伯使鲁府

天马玉花骢,骑来天厩中。

言经汶阳道,却过鲁王宫。

岱岳浮云外,蓬莱碧海东。

飘飘鸾鹤侣,仙驾与谁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杨纯夫

天府通新籍,毗陵返故居。

三春辞北阙,几日过南徐。

岸柳阴阴接,汀花冉冉疏。

江流日东下,何处觅双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赵体仁侍御改官

问子今何适,时危路且艰。

豺狼潜未及,骢马去难攀。

暝野云藏日,秋林水接湾。

病夫门不出,心度万重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