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息渡淮

京尘无处可轩眉,照面淮滨喜自知。

风里麦苗连地起,雨中杨树带烟垂。

故林归计嗟迟暮,久客平生厌别离。

落日江南采蘋去,长歌柳恽洞庭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京城的尘土让人无法舒展眉头,唯有在淮河岸边映照出的笑容才让我感到欣慰。
在风中,麦苗连成一片,像海浪般起伏;雨中,杨树带着烟雾低垂着枝条。
感叹岁月匆匆,归乡的计划总是来得太迟;长久的漂泊生涯让我厌倦了离别。
夕阳西下时,我独自前往江南采摘蘋果,吟唱着柳恽的洞庭湖诗篇。

注释

京尘:京城的尘土。
轩眉:舒展眉头。
照面:映照出的笑容。
淮滨:淮河岸边。
风里麦苗:在风中的麦苗。
雨中杨树:雨中的杨树。
故林:故乡的树林。
迟暮:迟来的归乡。
久客:长期在外的人。
别离:离别。
落日江南:夕阳下的江南。
采蘋:采摘蘋果。
柳恽:古代诗人柳恽。
洞庭诗:洞庭湖相关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新息渡淮》,描绘了诗人远离京城尘嚣,在淮河岸边感受到的清新景色和内心的情感。首句"京尘无处可轩眉"表达了对京城生活的厌倦,而"照面淮滨喜自知"则流露出在淮河边见到美景时的喜悦。接下来两句"风里麦苗连地起,雨中杨树带烟垂"生动描绘了风吹麦浪、雨打杨柳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诗人感慨"故林归计嗟迟暮",感叹岁月不饶人,归乡的愿望因年事渐高而显得迟缓。"久客平生厌别离"进一步表达了他对长期漂泊他乡、厌倦离别的感受。最后,以"落日江南采蘋去,长歌柳恽洞庭诗"作结,诗人想象自己在夕阳下采蘋,吟唱着柳恽的洞庭湖诗篇,寄托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归隐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借景抒怀,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又有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深沉与细腻。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

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

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秧稻午风凉。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

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

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

道上风埃迷皂白,堂前水竹湛清华。

春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

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廖袁州次韵见答并寄黄靖国再生传次韵寄之

春去怀贤感物多,飞花高下罥丝窠。

传闻治境无戾虎,更道丰年鸣白鼍。

史笔纵横窥宝铉,诗才清壮近阴何。

寄声千万相劳苦,如倚胡床得按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粹老家隔帘听琵琶

马卿劝客且无喧,请以侍儿临酒樽。

妆罢黄昏帘隔面,曲终清夜月当轩。

弦弦不乱拨来往,字字如闻人语言。

千古胡沙埋妙手,岂如桃李在中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