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不寐》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描绘了诗人在夜晚难以入眠时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客梦初回酒正醒”,诗人刚刚从梦中醒来,酒意尚未完全消散,透露出一种半醉半醒的状态,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揽衣行步月华明”一句,诗人起身行走于明亮的月光之下,月色如水,映照着他的身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心怀桂玉思乡土,身寄江湖忆弟兄。”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桂玉在这里象征着珍贵的事物或美好的回忆,而“身寄江湖”则暗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生活状态,与“忆弟兄”形成对比,强化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桂子风清秋满树,藕花露冷夜三更。”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夜的美景:桂花在清风中轻轻摇曳,满树皆是金黄;荷塘中的荷花在冷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清新脱俗。这样的景致既美丽又略带凄凉,与诗人内心的孤独相呼应。
最后,“自怜天上灵槎远,时见银河几曲横。”诗人将自己比作传说中的“灵槎”,即能飞往天上的神木,但现实却是遥不可及,只能偶尔望见银河的曲折蜿蜒。这一比喻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梦想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深夜难眠时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有对自由与梦想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