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建安七子诗

作文发妙理,经国厉远图。

游目建安中,才子足欢娱。

王刘与应阮,精神可交输。

西南落汉日,扬益奋两隅。

山河裂地轴,星象分天衢。

八师遇有姚,万世垂楷模。

一元均大化,五服拥皇都。

悠悠彼七子,流光失其孚。

飞觞宴婉娈,鼓瑟吹笙竽。

主人敬爱客,徒尔相扬揄。

魏祚竟不长,诒谋止斯须。

逡巡数十年,刘石横八区。

所以汉高帝,慢骂轻文儒。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文章展现出深奥的道理,治国有长远的规划。
在建安时代游历目光,才子们充满欢乐。
王、刘、应、阮等人,他们的精神可以交流传递。
西南的日落映照汉地,扬州和益州振奋一方。
山河如同大地的裂缝,星辰划分了天空的道路。
八路大军对抗姚氏,成为万世楷模。
一统天下,万物平等,皇都威严。
那七个才子,时光流逝,影响力减弱。
举杯畅饮,宴会上乐声悠扬。
主人对客人充满敬爱,只是空谈赞美。
魏朝的国运终究不长久,策划的策略只是一时。
历经数十年,刘石势力横行各地。
因此汉高祖轻视文人儒士,言语粗鲁。

注释

妙理:深奥的道理。
经国:治国。
游目:游历目光。
欢娱:欢乐。
精神:精神交流。
西南:方位。
八师:军队。
楷模:榜样。
一元:统一。
五服:古代的行政区划。
七子:指代才子。
飞觞:飞杯畅饮。
婉娈:形容美好。
扬揄:夸赞。
魏祚:魏朝国运。
诒谋:策划的策略。
刘石:可能指代历史人物。
慢骂:轻蔑的谩骂。
文儒:文人儒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胡宏所作的《观建安七子诗》,他以独特的视角评析了建安时期七位才子——王粲、刘桢、应玚、阮瑀等人的文学才华和历史地位。诗人首先赞扬他们文章深具哲理,对国家治理有深远影响,如在建安时代独树一帜,令人欢愉。接着,他描绘了他们的精神交流,以及他们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如西南地区的扬、益两地,仿佛因他们的才情而更加活跃。

诗人进一步指出,这些才子们的文学贡献如同星辰照亮天际,其中姚崇八师的典故象征着他们的作品成为后世楷模。然而,他也暗示了建安七子的光芒并未持久,随着时间推移,魏朝的国运衰落,刘石之乱横行,文人地位也随之下降。最后,诗人借汉高祖轻视文儒之事,表达了对建安七子命运的感慨,认为他们的才华虽被短暂赞美,但未能挽救时代的动荡。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既赞赏了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也揭示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复杂变迁,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反思。

收录诗词(126)

胡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励学

人心易汩没,岂徒出徒入。

无方□点检,一点或□懈。

□□□□□,彼此成亡羊。

所以古哲人,警惕恒自将。

动若集于木,息如系苞桑。

此机日就熟,庶足升高堂。

譬如匣中镜,拂磨吐新光。

一尘不使留,光辉日煌煌。

凡我读书人,斯言佩毋忘。

形式: 古风

苍天

苍天映清水,下见白云飞。

天水从何来,飞云更何依。

人生亦如此,融结中有机。

此机即天命,吾心端不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和江子玉二首(其二)

白驹皎皎来空谷,希声绝世人难续。

异端蜂起乱群风,摆脱敝衣聊一沐。

悠然良夜得酣寝,觉来无欠亦无足。

不蹈红尘陌上花,自种青云陇头粟。

呜呼夫子大圣人,七日藜羹食无粥。

休争得失等鸡虫,克己乐善充身腹。

风云变化会有时,微吟袖手清溪曲。

形式: 古风

和江子玉二首(其一)

无奇试学居盘谷,谁信断弦胶可续。

湘天冷落数家村,曩时曾枉旌麾沐。

潺湲阶下碧溪横,柳静风微幽意足。

知君文武济时才,旧时军律寒生粟。

文书脱略是人师,应有魏昭能换粥。

我无真乐送芳年,怅望颜回屡空腹。

凄凉指日秋风高,愿更同来写心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