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山人放越州贼退后归山阴别业

越州初罢战,江上送归桡。

南渡无来客,西陵自落潮。

空城垂故柳,旧业废春苗。

闾里相逢少,莺花共寂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在越州刚刚结束战争后,我在江边为归航的船只送行。
自从南渡以来,再也没有人来访,西陵的潮水独自涨落。
空荡荡的城市下,古老的柳树显得孤独,农田里的春苗荒废无人照料。
街坊邻里相见稀少,只有莺鸟花开陪伴着这份寂静与冷清。

注释

越州:古代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罢战:结束战争。
归桡:归航的船只。
南渡:指往南迁移或渡过长江。
来客:来访的人。
西陵:古代地名,今湖北宜昌附近。
落潮:退潮。
空城:形容城市空旷无人。
故柳:古老的柳树。
旧业:原有的产业或田地。
春苗:春天种植的作物幼苗。
闾里:古代居民区,街坊。
相逢:相遇。
寂寥:寂静而冷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乱之后的凄凉景象和诗人对往昔繁华的回忆。越州,古地名,在今浙江绍兴一带,是东汉末年孙权设置的一个州。在唐代,这里曾是商贸繁盛之地。

首句“越州初罢战”,表明战争刚刚结束,带来的是空前的破坏和哀伤。诗人随即转向“江上送归桡”,这里的“归桡”可能指的是归途中的船只,或是特指某种类型的船只。这句话传达了送别的情景,可能是朋友或亲人在战争后的离别。

接着,“南渡无来客”,表明往日热闹的码头如今变得冷清,游客稀少。"西陵自落潮"则描绘了一种自然界的孤寂与静谧,西陵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陵,潮水的退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力的消退。

“空城垂故柳”一句,通过对古时繁荣景致的回忆,凸显了当下荒凉的对比。"旧业废春苗"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失落,一种往昔生机如今已不复存在的哀感。

最后两句“闾里相逢少,莺花共寂寥”,诗人通过描绘街道上难得一见的行人,以及与莺鸟共同享受静谧夜晚的情景,表达了对孤独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后果的刻画,以及对往昔繁华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社会生活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送行军张司马罢使回

时危身赴敌,事往任浮沈。

末路三江去,当时百战心。

春风吴苑绿,古木剡山深。

千里沧波上,孤舟不可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许拾遗还京

万里辞三殿,金陵到旧居。

文星出西掖,卿月在南徐。

故里惊朝服,高堂捧诏书。

暂容乘驷马,谁许恋鲈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齐郎中典括州

星象移何处,旌麾独向东。

劝耕沧海畔,听讼白云中。

树色双溪合,猿声万岭同。

石门康乐住,几里枉帆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齐郎中赴海州

华省占星动,孤城望日遥。

直庐收旧草,行县及新苗。

沧海天连水,青山暮与朝。

闾阎几家散,应待下车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