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平望

寸碧闯高浪,孤墟明夕阳。

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

孤屿乍举网,苍烟忽鸣榔。

波明荇叶颤,风熟蘋花香。

鸡犬各村落,莼鲈近江乡。

野寺对客起,楼阴濯沧浪。

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

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一片碧绿的小舟破浪前行,孤独的小岛在夕阳下显得明亮。
水边的柳树随疾病摇曳,带着绿色;霜白的菖蒲沾染着新黄。
孤零的岛屿突然撒网捕鱼,苍茫的烟雾中响起打鱼的梆声。
水面明亮,荇菜叶在微风中颤抖,风中飘散着熟透的萍花香气。
鸡犬之声各处村落,靠近江边的地方有莼菜和鲈鱼。
野外的寺庙对着客人升起炊烟,楼下的阴影映照着江面的沧浪。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离别的地方,触动人心的清丽诗歌让人肝肠寸断。
亭前的旧日流水,依然映照着那对鸳鸯嬉戏。

注释

寸碧:形容水色碧绿如小片。
孤墟:孤独的小岛。
病绿:因病态而显得更加翠绿。
苍烟:苍茫的烟雾。
鸣榔:渔夫捕鱼时敲击木棒发出的声音。
荇叶:一种水生植物,叶子浮在水面。
蘋花:浮萍的花。
莼鲈:指美味的水生植物和鱼,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濯沧浪:洗涤于江水之中,象征超脱尘世。
离别地:寓意着离愁别绪的地方。
鸳鸯:常被用作象征爱情或伴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过平望》,描绘了诗人行经平望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和感受到的离别之情。首联"寸碧闯高浪,孤墟明夕阳",以寸草衬托出江面的广阔和夕阳的孤独,展现出壮丽而寂寥的景象。次联"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通过水柳和霜蒲的颜色变化,描绘出秋日的凄清。

"孤屿乍举网,苍烟忽鸣榔",渔夫在江上忙碌,渔网撒向水面,苍茫的水雾中传来阵阵敲击船帮的声音,增添了动态感。"波明荇叶颤,风熟蘋花香",进一步描绘了江面的宁静与生机,微风吹过,萍花香气四溢。

"鸡犬各村落,莼鲈近江乡",诗人笔触转向人间烟火,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生活,以及江边的美味佳肴,引人遐想。"野寺对客起,楼阴濯沧浪",诗人来到野寺,楼影倒映在江面,更显出旅途的孤独与禅意。

最后两句"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结尾"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以鸳鸯相依的画面,寓意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展现了宋诗的婉约之美。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过松江

长虹斗起蛟龙穴,朱碧烂干夜明灭。

太湖三万六千顷,多少清风与明月。

青鹢惊飞白鹭閒,丹枫未老黄芦折。

谁将横笛叫苍烟,无限惊波翻白雪。

洞庭林屋旧游处,玉柱金庭路巉绝。

水仙逢迎掺脩袂,问我归计何当决。

去年匹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热。

人生意气得失间,轻重剑头吹一吷。

莫将尘土涴朱颜,却待丹砂回白发。

形式: 古风

两木(其二)

绿橘生西山,得自髯翁家。

云此接活根,是岁当著花。

俛仰乃十霜,垂蠹纷相遮。

芳意竟寂莫,枯枝谩槎牙。

风土谅非宜,翁言岂予夸。

会令返故山,高深谢污邪。

石液滋旧根,山英擢新葩。

黄团挂霜实,大如崆峒瓜。

当有四老人,来驻七香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两木(其一)

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

黄泥裹馀核,散掷篱落间。春风拆勾萌,朴?如榛菅。

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

去年小试花,珑珑犯冰寒。

化成黄金弹,同登桃李盘。

大钧播群物,斡旋不作难。

树老人何堪,挽镜觅朱颜。

颔髭尔许长,大笑欹巾冠。

形式: 古风

两头纤纤二首(其一)

两头纤纤探官茧,半白半黑鹤氅缘。

腷腷膊膊上帖箭,磊磊落落封侯面。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