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经乱年年厌别离,歌声喜似太平时。
词臣更有中兴颂,磨取莲峰便作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作品《漫题》。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经历了战乱和离别之苦,但在歌声中找到了太平时期的喜悦。"词臣更有中兴颂"表明诗人身为文官,对国家的中兴(即国力恢复)充满期待,并且愿意将这种情感付诸文字。而"磨取莲峰便作碑"则描绘了一种理想状态,诗人希望能在美丽的莲峰之上留下自己的诗篇,就像刻碑一样永恒。
司空图的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期盼,展现了诗人对于和平时光的向往,以及他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表达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隐含着对国家安定与文化繁荣的祝愿。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乱后他乡节,烧残故国春。
自怜垂白首,犹伴踏青人。
齿落伤情久,心惊健忘频。
蜗庐经岁客,蚕市异乡人。
率怕人言谨,闲宜酒韵高。
山林若无虑,名利不难逃。
昔岁攀游景物同,药炉今在鹤归空。
青山满眼泪堪碧,绛帐无人花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