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其一)

大火且西逝,赫曦讵能为。

丛竹覆孤馆,绿阴相蔽亏。

人散众喧寂,独鸟嘤鸣随。

想见探讨馀,层层发新知。

傥不鄙朽拙,勉哉勤相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烈火向西方消退,明亮的阳光怎能持久。
茂密的竹林覆盖着孤独的小屋,绿荫间透出斑驳的光影。
人群散去后,只剩下寂静,孤独的鸟儿发出鸣叫陪伴。
想象他们在深入研究后,一层层揭示新的知识。
如果你们不轻视我这老朽笨拙,就请勤奋地与我分享智慧。

注释

大火:烈火。
西逝:向西方消退。
赫曦:明亮的阳光。
讵能:怎能。
丛竹:茂密的竹林。
孤馆:孤独的小屋。
蔽亏:斑驳的光影。
人散:人群散去。
众喧:喧闹声。
寂:寂静。
探讨:深入研究。
新知:新的知识。
鄙朽拙:老朽笨拙。
勉哉:请勤奋。
相遗:分享。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女词人方凤所作,名为《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知识探索的热衷。

"大火且西逝,赫曦讵能为。丛竹覆孤馆,绿阴相蔽亏。"

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夏日炎炎、太阳西沉的景象。大火指的是烈日,西逝则是太阳下山的意思。"赫曦讵能为"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无情的感慨。而"丛竹覆孤馆"和"绿阴相蔽亏"则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庭院景象,丛竹围绕着空寂的居所,绿荫为其提供了遮阳避暑之处。

"人散众喧寂,独鸟嘤鸣随。"

这里诗人形容了一种人迹罕至、声音渐寂的氛围,只剩下偶尔传来的鸟鸣声相伴。

"想见探讨馀,层层发新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想见"表明诗人的愿望是能够亲眼目睹,而"探讨馀"则指的是深入研究古籍典故。"层层发新知"则展现出学习之路上的不断深造与创新。

"傥不鄙朽拙,勉哉勤相遗。"

结尾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即使自己能力有限,也会努力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地在知识和技艺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深厚的学养、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知识无限的追求。

收录诗词(104)

方凤(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景山。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 字:韶卿(韶父)
  • 号:岩南
  • 籍贯:宋元间婺州浦江
  • 生卒年:1240—1321

相关古诗词

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其四)

新秋凉气发,松籁调于喁。

山房良静阒,文史淡足娱。

吾心太虚廓,傥然万象俱。

大观物物齐,何事分贤愚。

遐哉金兰契,聊用布区区。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其二)

太璞散已久,鸿甄疑未均。

惟有砥砺志,搜剥得其纯。

勿以圭璋质,顽石置勿陈。

君揽国香蕊,每与荆棘邻。

荆棘岂不刺,反以扬素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鸿门宴同皋羽作

项王重瞳气盖世,叱咤喑哑万夫废。

交割河山杯酒中,弱肉眈眈恣虎视。

帐列爪士吞鲸鼍,神锋技击光荡摩。

中有一人亦拔剑,是楚是汉舞婆娑。

须臾壮夫拥盾入,怒目而语眦尽裂。

项王喣妪无一言,楚国孤臣泪流血。

玉玦何劳再三举,拂衣竟作彭城死。

沐猴而冠何足云,君看五采成龙文。

形式: 古风

游仙华山

仙华矗万仞,我乃庐其东。

日夕与山对,今兹踏玲珑。

起左信奔鹿,当前任啼狨。

大啸崖石裂,一览天宇空。

苍松饱风雨,绝壁挂老龙。

樵斧不得睨,抚根憩吾躬。

邈哉轩辕氏,问道由崆峒。

龙髯一以远,千载悲遗弓。

犹传少女灵,鍊玉于焉宫。

山林重帝胄,香火明民衷。

我来重怀古,揽涕临西风。

何当刺飞流,一洗磊磈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