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六十)

雷轰荐福碑,天秘无文印。

字义既难明,心传谁得正。

东湖泻恨浪滔天,惊?瑞岩残梦醒。

猛拍阑干,叫天不应。

哭不成兮笑不成,野花泪湿千峰影。

形式: 偈颂

翻译

雷声轰击荐福碑,天意深藏无印记。
文字难以理解,心传之道何人能正。
东湖波涛汹涌似泄愤,惊醒瑞岩上的梦境残存。
猛然拍打栏杆,呼唤苍天却无人应答。
悲泣不能成,欢笑不能发,野花之泪润湿千山峰影。

注释

雷轰:雷声猛烈。
荐福碑:祈福的石碑。
天秘:天意深藏不露。
文印:刻在碑上的文字。
心传:口耳相传的心法。
正:正确,正宗。
泻恨:倾泄怨恨。
浪滔天:波浪滔天。
瑞岩:吉祥的岩石。
残梦:破碎的梦境。
阑干:栏杆。
叫天不应:呼喊求助无人回应。
哭不成兮笑不成:悲喜交加无法表达。
野花泪:象征哀愁的泪水。
千峰影:千座山峰的倒影。

鉴赏

这首宋朝释绍昙的偈颂,以雷声和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一幅神秘而震撼的画面。"雷轰荐福碑,天秘无文印",通过雷声轰击古老的荐福碑,暗示着天地间隐藏的深奥力量和不可言说的真理。"字义既难明,心传谁得正",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神秘性,暗示了佛法或智慧的领悟并非文字所能完全传达,而是需要内心的直觉和正见。

接下来,诗人将情感投射到自然之中,"东湖泻恨浪滔天",仿佛湖水倾泻出无尽的哀怨,"惊?瑞岩残梦醒",瑞岩的梦境被惊醒,可能象征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识。"猛拍阑干,叫天不应",表达了强烈的无奈和呼唤,但无人回应,揭示了人生的孤独与困境。

最后两句"哭不成兮笑不成,野花泪湿千峰影",诗人陷入无法言表的情绪中,只能让野花的泪水润湿山峰的倒影,形象地展示了内心的苦涩和无尽的哀愁。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饱满,展现了诗人对世间困惑与无奈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五十九)

前宵剪月亭边,曲奏高山流水。

虽云狮子筋弦,品弄必资妙指,不落宫商人耸耳。

嘉州大像增百倍精神,荆溪老龙添十分活意。

正音将谓绝无闻,谁料郑声乱雅中,有此清弹尔。

惭愧惭愧。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五十八)

一春连雨,民心忧惧。妻子号饥,米无籴处。

珍重活衲僧福德聚,衲被蒙头无思无虑。

九旬禁足,钝鸟栖芦。三月安居,蛰虫坏户。

翻转铁面皮,嫌佛不肯做。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五十七)

岭上云磨松偃蹇,岩前瀑漱石琮琤。

瞿昙面目全彰露,谁道今朝始诞生。

跛云门棒,休放拍盲。

一杓香汤三拜著,听渠千古恶名行。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杨柳枝五首(其四)

何处春来柳树稠,汴河千里接扬州。

可怜锦䌫巡游后,几度飞花送客舟。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