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京西

卢龙已复两河平,烽火楼边处处耕。

何事书生走羸马,原州城下又添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卢龙关已经收复,两河地区恢复了和平,
战争烽火台边的人们都在耕作,生活重新安定。

注释

卢龙:古代地名,指卢龙关,位于今河北北部。
复:收复,重新占领。
两河:泛指黄河和洛河之间的地区,这里指代中原地区。
烽火楼:古代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的烽火台。
耕:耕种,农业生产。
何事:为什么,什么原因。
书生:读书人,知识分子。
走:骑着。
羸马:瘦弱的马,形容马匹疲惫或状态不佳。
原州:古地名,今甘肃省武威市附近。
添兵:增加兵力,增派军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景象。“卢龙已复两河平”表明了战乱已经过去,卢龙(今属河北)以及两河地区(指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广大地区)都恢复了平静。"烽火楼边处处耕"则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结束后,烽火台旁的人们重新开始耕作的和平生活。

然而诗人随即转向质疑“何事书生走羸马”,这里的“书生”指的是知识分子或士人,他们通常不涉足军事,但现在却不得不骑着羸马(一般指老弱病残的马)参与战争,显示出一种无奈和悲凉。

最后一句“原州城下又添兵”,则表明尽管和平已经到来,但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需要不断地在边塞地区增兵备战以应对可能到来的侵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和平与战争交替中人们生活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不安局势的隐忧。

收录诗词(125)

李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诗》一卷。存词六首

  • 字:不详
  • 籍贯:洛(今河南洛阳)
  • 生卒年:约806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奉使淮南

汉使徵兵诏未休,两行旌旆接扬州。

试上高楼望春色,一年风景尽堪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奉和九弟渤见寄绝句

忽启新缄吟近诗,诗中韵出碧云词。

且喜陟冈愁已散,登舟只恨渡江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奉宣慰使鱼十四郎

年才二十众知名,孤鹤仪容彻骨清。

口传天语来人世,却逐祥云上玉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经涢川馆寄使府群公

涢川水竹十家馀,渔艇蓬门对岸居。

大胜尘中走鞍马,与他军府判文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