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官如负担,一负当且弛。
不知息肩处,妄问道远迩。
我乘章江流,却入宛溪水。
舍舟陟崔嵬,行路极句已。
名都便欲过,佳处赖公指。
仰攀叠嶂高,俯阅双溪美。
不悟身乘空,但觉风吹耳。
云烟变遥壑,歌吹闻近市。
倦游得清旷,行役有新喜。
公言顷榛秽,斩伐从我始。
堰水种蒲莲,开山莳梅李。
拥本待成阴,养花要食子。
遗风揖桓谢,父老邀黄绮。
邦人鱼依蒲,食客莪在芷。
春阴迫寒食,谓我姑且止。
嗟余去乡国,屡把刀环视。
感公鹄鹭修,怜我凫鸭庳。
异邦逢故人,宁复固辞理。
高谈云汉上,烂醉笙歌里。
落日尽公欢,推挽未应起。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高人隐陋巷,至药初无方。
心知无生妙,运转开阴阳。
才如淩云松,岂受尺寸量。
气如幽谷兰,时送清风香。
嗟我本病肺,寒暑随翕张。
丹砂苦落落,青春去堂堂。
清诗堕云雾,至音叩琳琅。
山海信多士,世俗非所望。
远游居临安,间出从诸王。
他年解冠佩,共游无边疆。
仪麟既委照,永谢过隙光。
西山学采薇,东坡学煮羹。
昔在建城市,岂复衣冠情。
朋友日已疏,止接盲赵生。
啬智徇所安,元气赖以存。
时于星寂中,稍护乱与昏。
河流发九地,欲挽升天门。
枉用十年力,仅馀一灯温。
老病竟未除,惊呼欲狂奔。
何日新雨馀,得就季主论。
局冷曾非簿领迷,幽居浑似未官时。
忽闻客至惊还喜,出见泥深笑不知。
谋拙未能忧岁计,身闲聊可饱晨炊。
行舟借问何匆草,淮口无潮月正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