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其二)

止水鉴毫发,流水迷圆方。

稚齿谶几先,病骨知暄凉。

谷虚响乃满,天寒月有芒。

静虚道之极,至柔化为刚。

君平有明诫,强人不为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以“止水鉴毫发”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静水如镜,能够映照出细微事物的情景,隐喻着内心的清明与洞察力。接着,“流水迷圆方”则通过流动的水模糊了圆与方的概念,暗示着变化与不确定性的存在。

“稚齿谶几先,病骨知暄凉。”这两句将孩童的直觉与病人的敏感对比,前者对未来的预感,后者对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展现了不同生命状态下的感知差异。

“谷虚响乃满,天寒月有芒。”谷物空虚时回响声满溢,寒冷的夜空中月亮散发光芒,这两句通过自然现象的描述,引申出内在精神的丰富与外在世界的广阔。

“静虚道之极,至柔化为刚。”强调了静默与虚空是修行的极致,至柔可以转化为刚强,体现了道家哲学中柔弱胜刚强的理念。

“君平有明诫,强人不为王。”引用了古代占卜师君平的故事,警示人们不应强行改变命运,顺应自然规律才是正道。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哲理思考,探讨了内心世界、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之间的深刻联系。

收录诗词(158)

沈一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七首(其三)

晨凌地肺顶,高歌露晞曲。

人生有去来,此曲无离续。

少殇人所怜,老归子亦哭。

老少既同哀,脩短亦齐促。

岂知蚿怜夔,一足吾亦足。

形式: 古风

杂诗七首(其四)

太虚腾圆晖,扶桑晰初目。

炘炘露海窦,赤霄坐相烛。

九关忽启籥,众星旷不属。

是时稚春启,轻寒散中谷。

黄鹄何所挟,双翅两寒玉。

万灵朝昧爽,骀荡复何欲。

形式: 古风

杂诗七首(其五)

蒿目忧世资,置身鼎镬中。

鼎镬未及然,岂不膏微躬。

位高众所指,一雀随千弓。

不能早决起,徘徊弄春风。

弹石巳在身,啾啾哀鸣空。

达当威凤翔,穷当逝冥鸿。

粗粝足再餐,人生乐巳丰。

此外皆其馀,何用勤若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杂诗七首(其六)

渡江似春来,十月鸟能巧。

雨收客帆起,日出潮声早。

钓丝浮曙烟,樵歌落天表。

新花红欲缀,故叶青未槁。

何哉此方春,去迟至偏早。

所以四海心,独梦江皋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