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梅直讲圣俞

生事念死隔,歘如过鸟飞。

长空不留迹,清叫竟何之。

死者固已矣,生者谩相思。

昭亭雪塞山,相遇忘寒饥。

解剑贳浊酒,果肴躬自携。

扫除长少分,旷荡文章期。

赠蒙以大白,自谓无复疑。

及将起草茅,谨札还先驰。

邀我采石渡,烂醉霜蟹肥。

沉吟望夫曲,朗诵天门诗。

险绝必使和,凡鱼岂龙追。

篇篇被许可,当友不当师。

凌晨挂高帆,公行我言归。

一别三四秋,音问山中稀。

去年集选曹,僮瘦马力羸。

访公国东门,问我来何时。

青刍与白饭,诸子争赍持。

论新复谈故,谓我今逾奇。

南还得长篇,万里衔光辉。

此德未云报,讣音裂肝脾。

桓桓万人英,不遇终愁羁。

一官止太学,薄命吁可悲。

所嗟吾道丧,斯文竟何为。

譬彼卞子玉,弃置污浊泥。

凤来无嘉禾,啄肉纷群鸱。

彼苍厥有主,此理安无欺。

呜呼如之何,酸嘶复酸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对梅直讲圣俞的悼念之作,情感深沉,哀婉动人。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首句“生事念死隔”,点明了生命的短暂与死亡的必然,表达了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哀伤。接着,“歘如过鸟飞”、“长空不留迹”等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生命如同飞鸟般短暂,无法留下痕迹,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不可逆转。

“死者固已矣,生者谩相思”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者内心的痛苦与思念。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回忆与逝者相遇时的情景,如“昭亭雪塞山,相遇忘寒饥”,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共同的志趣。

“解剑贳浊酒,果肴躬自携”描绘了两人相聚时的温馨场景,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友情的真挚与纯粹。随后的“扫除长少分,旷荡文章期”,则表达了对逝者才华的赞赏和对其作品的期待,体现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赠蒙以大白,自谓无复疑”、“及将起草茅,谨札还先驰”等句,进一步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间的信任与支持。最后,“一别三四秋,音问山中稀”,表达了对逝者长久未见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友情、文学艺术的珍视与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友情、艺术等主题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哭夏寺丞公酉

齐山郁愁烟,镜潭坠孤月。

佳人去不还,生别成死别。

有才曾未施,负冤终莫雪。

世情多反覆,美玉不如铁。

无路攀魂车,隔江寄清血。

形式: 古风

哭子点

五岁养育恩,一朝随埃尘。

琅琅读书声,在耳犹如新。

哽哽临绝言,唤爷眉屡颦。

永痛卑栖邑,医脉非良真。

微疾遽夭殇,吾家失麒麟。

嗥天天莫知,拊地地不闻。

泪迸睛欲枯,肠断鼻愈辛。

汝卧长夜台,我孤大梦身。

后嗣复谁望,有车已摧轮。

佳雏堕危巢,异芳零短春。

黄泉无白日,青冢多愁云。

哀弦写悲歌,吊汝冥漠魂。

形式: 古风

哭宗叔致政大将军

文锋困挫离场屋,武略纵横勤冕旒。

国士传家虽有子,将军终老不封侯。

抱冰末路垂三纪,埋玉空山第一秋。

馀派江东藉云荫,载瞻遗像涕交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故临川太守石公挽词二首(其一)

忆昔江头别,悲欢失后期。

奸言诬直节,枉狱累明时。

白玉原无玷,青天孰可欺。

有儿能雪耻,泉壤释馀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