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若憎时我亦憎,逃名最要是无能。
后生乞汝残风月,自作深林不语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作品《偈》。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以及他对于世俗纷争的避免态度。
“人若憎时我亦憎,逃名最要是无能。”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与世人相反的态度,当别人追求名利时,他却选择逃离。"逃名"意味着不去争取名声,而"最要是无能"则表明他认为在世俗中争斗是不必要的,无奈之下也只能如此。
“后生乞汝残风月,自作深林不语僧。”诗人对后来者有所嘱咐,希望他们能够珍惜那些剩余的美好("残风月"),而他自己则选择隐居于深山之中("自作深林"),甚至连和尚都不愿意交谈("不语僧")。
整体上,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白雪高吟际,青霄远望中。
谁言路遐旷,宫徵暗相通。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唯有猿声满水云。
散下渚田中,隐见菰蒲里。
哀鸣自相应,欲作凌风起。
腊月江天见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阳旧社各东西,楚国游人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