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河阻渡正觉寺偶成

白云仙客下青齐,满目风烟路欲迷。

关吏望尘迎鼓吹,山僧烧茗款招提。

孤舟野水人难渡,芳草斜阳马自嘶。

潭畔行吟春日晚,满庭高树几乌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诗人陈圭以细腻的笔触,将太清河畔的阻渡景象与正觉寺的偶成感悟融合在一起,展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首联“白云仙客下青齐,满目风烟路欲迷”,开篇即以“白云仙客”象征超凡脱俗之境,与“青齐”(青翠的山岭)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飘渺而神秘的氛围。满目的风烟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朦胧之美,也隐喻了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探索。

颔联“关吏望尘迎鼓吹,山僧烧茗款招提”,通过“关吏”的迎接与“山僧”的款待,展现了人间与佛门之间的和谐共处。鼓吹之声,既可理解为世俗的喧嚣,也可视为对佛法的颂扬,两者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与静、俗与净并存的画面。

颈联“孤舟野水人难渡,芳草斜阳马自嘶”,描绘了渡口的孤独与自然的宁静。孤舟与野水,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不易;芳草斜阳,则寓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马自嘶鸣,似乎在诉说着对远方的渴望或对归宿的呼唤,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尾联“潭畔行吟春日晚,满庭高树几乌栖”,收束全诗,以潭边的行吟与日暮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高树与栖鸦,既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暗示着生命中的孤独与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40)

陈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洪武初从徐达平中原,授龙虎卫百户,累迁都督佥事。从燕王出塞为前锋,进副千户。从起兵,佐世子留守北平。累迁都督佥事,封泰宁侯。永乐时督建北京宫殿。成祖北征,辅赵王留守北京。谥忠襄

  • 籍贯:明扬州府泰州
  • 生卒年:1335—1419

相关古诗词

沂山瀑布泉

百尺崖头观瀑布,泠泠飞雪洒晴空。

深山六月白虹见,哨壁三更银汉通。

直奔到海何曾住,欲上寻源不可穷。

救旱为霖浑易事,定须龙起此波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宁海州烟霞洞

海上三山知有无,壮游聊访此仙都。

眼穷扶木疑萍梗,身入松萝意画图。

石室烟消丹灶冷,洞门云锁鹤田芜。

东风未尽登临兴,山下斜阳鸟乱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九月一日登泰山

岱宗秋日气高寒,绝顶西风自整冠。

岩畔进香何处客,山巅封禅几时坛。

眼空寰海三千界,路入青冥十八盘。

薄暮故人劳载酒,翠微银烛整馀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贺潢涧公九月十六初度

寿酒频倾年复年,金章紫绶色长鲜。

安期火枣秋初熟,方朔蟠桃晚更圆。

丛菊霜清芳气袭,甘棠风静颂声传。

蹇予下榻劳青眼,为赋南山松柏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