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本是山林物,中间一念差。
稻粱今懒种,况乃种桃花。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和价值观的反思。首句"本是山林物"暗示了诗人原本可能向往自然的生活,然而"中间一念差"揭示了他内心的转变或妥协,可能是被世俗欲望所影响。接下来的"稻粱今懒种"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漠,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农事,甚至觉得种植稻谷都显得多余。最后一句"况乃种桃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意指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不再关心,转而倾向于更为理想化的"种桃花",这可能是象征着追求精神享受或归隐田园的理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诗人从世俗到超脱的心路历程,体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士人对于个人理想的坚守与追求。
不详
群盗田夫耳,兵疲万骨枯。
千年干羽事,只道圣人迂。
贾生空痛哭,汉吏孰分忧。
谩倚天为命,天命不自由。
吟昔从军瘦,生涯出仕空。
山中破茅屋,日日是秋风。
天岂私贫我,看书每自疑。
寸心即知己,不用世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