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其一)

老去更思归,芳草正薰南陌。

上巳又逢寒食,叹三年为客。

吹花小雨湿秋千,闲却好春色。

天甚不怜人老,早教人归得。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翻译

随着年岁增长更加思念回归,春天的芳香草木弥漫在南边的小路上。
上巳节又遇上了寒食节,感叹已经在外漂泊了三年。
细雨轻吹落花,打湿了秋千,美好的春光被闲置了。
老天为何如此不体谅人老,早早地让人能够回家。

注释

老去:年岁增长。
归:回归。
芳草:春天的草木。
薰:弥漫。
南陌:南边的小路。
上巳:古代节日,农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
寒食:清明前一天,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
三年:指时间跨度。
为客:做客,指在外漂泊。
吹花:轻风吹落花瓣。
湿秋千:打湿了秋千。
闲却:闲置,浪费。
好春色:美好的春景。
天甚:老天为何。
怜人:体谅人。
早教:早早地让。
得:能够。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年迈之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开篇即道出“老去更思归”,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土的渴望愈发强烈。接着,“芳草正薰南陌”写出了初春时节,南边小路上的花草竞相开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种景象在诗人心中激起了对归乡的渴望。

“上巳又逢寒食”,上巳为农历三月初三,是古代的一个节令。寒食,即寒食节,又称寒食禁烟,源于南宋时期的习俗,指的是清明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许生火煮食,人们只能吃冷菜。这两天诗人又一次遇上了这个让人感到不适的节令,不禁感慨“叹三年为客”,表达了长久以来漂泊他乡的孤独与无奈。

“吹花小雨湿秋千”一句,则描绘了一幅秋日细雨中的景象。小雨如丝,润物无声地滋润着大地,连续不断地湿透了秋天的千树万树。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淡漠。

“闲却好春色”一句,意味着虽然春光明媚,但诗人的心情并不为之所动。春天的美丽已经无法引起他的兴趣,他的心早已是别有所系,渴望归乡。

最后两句,“天甚不怜人老,早教人归得”,则透露出一种宿命论的哲思。诗人感慨于天道对待人类老年的无情,以及生命中的种种无常,因此他提倡在年轻时就应该让人们有机会返回他们的家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归属感的强烈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生命无常的悲观情绪。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好事近

华烛炯离觞,山吐四更寒月。

公子唾花枝玉,尽一时豪杰。

三冬兰若读书灯,想见太清绝。

纸帐地炉香暖,傲一窗风月。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好事近(其四)

斗帐炷炉熏,花露裛成芗泽。

萦透雪儿金缕,醉玉壶春色。

非烟非雾锁窗中,王孙倦留客。

不道粉墙南畔,也有人闻得。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好事近(其三)

春色到花房,芳信一枝偏好。

勾引万红千翠,为化工呈巧。

花姑玉貌笑东风,今朝放春早。

看取鬓边幡胜,永宜春难老。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如梦令(其二)

潮退江南晚渡。山暗水西烟雨。

天气十分凉,断送一年残暑。归去。归去。

香雾曲屏深处。

形式: 词牌: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