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路自西溪入,园当北谷开。
月亭诗作客,雨馆睡为媒。
摘果衣沾露,寻泉屐渍苔。
闲居正无事,莫问我频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路自西溪入,园当北谷开",开篇就设定了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西溪之水流入庭院,北谷如同一扇门慢慢打开,迎接着诗人的到来。
"月亭诗作客,雨馆睡为媒",这里的“月亭”和“雨馆”都是诗人与大自然对话的场所。在月光下吟诗,在雨声中入睡,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摘果衣沾露,寻泉屐渍苔",诗人在大自然中漫步,不仅享受着摘取果实的乐趣,更有衣服上沾湿的露珠,脚下的鞋子也因长时间浸泡而湿透。这些细节描写出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
"闲居正无事,莫问我频来",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悦和坚守。他在告诉世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不需要解释自己为什么会频繁到访这里。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自在,以及他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众吏晚已散,西园常访寻。
覆棋苔阁静,行药草桥深。
草色晴承屐,松阴密洒襟。
山蚿欲重赋,倚竹听清音。
寒梅引旧枝,映竹复临池。
朵露深开处,香闻瞥过时。
凌兢侵腊雪,散漫入春诗。
赠我岁寒色,怜君冰玉姿。
公外捐尘虑,闲中见物情。
蕉花红炬密,竹节粉环轻。
燕泊帘钩语,蜂寻笔架鸣。
静能知此趣,吃吃笑劳生。
山圃饶秋色,林亭近晚晴。
禽虫依月令,药草带人名。
排石铺衣坐,看云缓带行。
官闲惟此乐,与世欲无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