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

吾年将五十,尚未暇读易。

一闻蒙亭说,乃见适所适。

维时明进退,岂不在泉石。

野服制升越,山庖盛鸡蹠。

床头龙唇琴,案上科斗籍。

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

况以兄为郎,仕也人岂迫。

垂之爱之深,自匪逢时客。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翻译

我已将近五十岁,还没来得及研读《易经》。
一听到蒙亭的讲解,才明白了自己的归宿。
那时懂得进退之道,难道不是因为向往山水生活。
身着野外服装,享受山中烹饪的鸡爪。
床头放着龙唇琴,案上堆着古籍。
风景稍好的时候,我会举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
更何况有兄长成为郎官,做官并非出于逼迫。
他对我的爱护深厚,我并非只是逢场作戏的过客。

注释

暇:空闲时间。
蒙亭:可能指某位讲解《易经》的人或地方。
维时:当时。
泉石:形容隐居的山水生活。
野服:野外简朴的服装。
科斗籍:古代书籍,因文字形状像蝌蚪而得名。
三益:指有益的朋友,通常指师、友、妻。
郎:古代对官员的称呼。
匪:非,不是。
逢时客:随波逐流的客人,此处指不真心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介夫在蒙亭生活的赞赏和对其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与学问生活的羡慕。诗中提到诗人自己年近五十仍未能静心阅读《易经》,但通过王介夫的描述,他领略到了隐逸生活的真谛,即懂得进退之道,享受山林泉石的乐趣。王介夫的简朴生活,如野服烹饪山肴,以及床头的琴声和案上的古籍,都展现出他对风雅生活的热爱。诗人借此机会把酒言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也感慨兄长能以闲适之态为官,并非出于世俗的逼迫。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王介夫深厚的情感,认为他的选择并非迎合时势,而是真心喜爱这样的生活方式。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观王氏书

先观雍姬舞六幺,妍葩发艳春风摇。

舞罢英英书大字,玉指握管浓云飘。

风驰雨骤起变怪,文鳐昼飞明珠跳。

席客聚立惊且叹,笔何劲健人柔夭。

昔时裴旻能剑舞,丹青助气精神超。

艺虽不同意有会,世事相假非一朝。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观史氏画马图

谁缝冰纨十二幅,画出胡马一百蹄。

胡人纵猎走且射,野牛骇怒头角低。

黄骢铁骝白的颡,散作五花毛不齐。

弯弓未发箭在手,二十五匹俱争西。

往闻胡瑰能画马,阴山七骑皆戎奚。

或牵或立或仰视,闲暇意思如鸣嘶。

风吹裘带旗脚展,沙草一向寒凄迷。

凤瓶挈酒鞍挂获,毡庐毳帐半隐堤。

君之二图诚亦好,若比瑰笔犹云泥。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观永叔集古录

古碑手集一千卷,河北关西得最多。

莫怕他时费人力,他时自有锦蒙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观扱兔

莽莽蒿莱下,纷纷狡兔迷。

枯枝坐守者,若个是忘归。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