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

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

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

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

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当今世上知心朋友稀少,思念之情全在我心中。
我身处这分隔南北的路上,常常向来往的人询问消息。
无论何处我都像是过客,哪扇门能允许我打扫灰尘呢?
倚着书信更添惆怅,夜空中蜀鸟的几声鸣叫尤为新鲜。

注释

当代:现代。
知音:知己。
少:稀少。
相思:深深的思念。
一分南北路:划分了南北的道路。
长问:常常询问。
往来人:来来往往的人。
是处:处处。
应为客:像是客人。
何门:哪扇门。
许扫尘:允许打扫灰尘。
凭书:倚着书信。
正惆怅:正在感到惆怅。
蜀魄:蜀地的鸟,如杜鹃。
数声新:几声清新的鸣叫。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饱含深情的词人之作,表达了对远方知己的深切思念和渴望。诗中“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感叹现代难寻知音,同时强调这种相思之情根植于心。

接着,“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进一步描绘出作者对于远方消息的渴求和关切。这里的“一分南北路”暗示了空间上的隔绝,而“长问往来人”则表达了作者对信息传递者的询问与期待。

第三句“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则转向了作者自身的处境,是在强调自己的漂泊之身,无处可归。这里“是处”指代自己所处之地,“何门许扫尘”表现出一种无依无靠的情感。

最后两句“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通过作者在书信中的惆怅情绪和对远方某种声音(可能是自然界的声音或心中所想之声)的反复回味,表达了深沉的怀念与思索。这里的“凭书”暗示了书信成为交流唯一方式,而“蜀魄数声新”则通过对特定声音的记忆和重温,传递出一种隔绝中的思念更新。

综上所述,这首诗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远方友人的深切情感,以及在隔绝与漂泊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173)

朱庆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声名大震

  • 籍贯:越州(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26

相关古诗词

望九疑

浮生犹役役,未得便寻真。

白日如无路,青山岂有人。

烟收遥岫小,雨过晚川新。

倚杖何凝望,中宵梦往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望早日

窗下闻鸡后,苍茫映远林。

才分天地色,便禁虎狼心。

是处程涂远,何山洞府深。

此时堪伫望,万象豁尘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梦谢亭

梦后何人见,孤亭似旧时。

褰开诚得地,冥感竟因诗。

不往过应少,悲来下独迟。

顾惭非谢客,灵贶杳难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雪夜与真上人宿韩协律宅

斜雪微沾砌,空堂夜语清。

逆风听漏短,回烛向楼明。

盥漱随禅伴,讴吟得野情。

此欢那敢忘,世贵丈夫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