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诗(其十七)

人生四海内,同作兄弟看。

一夫向隅泣,满座为无欢。

岂我无衣裳,念尔饥且寒。

岂我无粱肉,为尔不能飧。

群生本一原,有此恻隐端。

胡为自汨没,功利日相残。

辟如同母儿,给之豆与箪。

夺彼以与此,终非心所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方孝孺所作的《勉学诗》中的第十七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众生的关怀和对功利纷争的忧虑。诗人认为,尽管人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应当彼此视为兄弟,但现实中却有人因贫困饥饿而悲伤,满座之人也无法分享快乐。他反省自己虽然并非物资匮乏,但看到他人困苦,内心无法平静,因为深知众生皆源于同一根源,理应有恻隐之心。

诗人批评社会上过分追求功利,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减少,如同对待同胞般给予关爱,如母亲给孩子豆与箪,本应出于真心,但若强夺他人所有来给予,这种行为终究不是出于内心的安宁。整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于和谐人际关系和无私奉献的倡导,以及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勉学诗(其十八)

饮马长城窟,窟中水无多。

秋风动百草,水面亦生波。

长城备外侮,室内起干戈。

非关绝地脉,乃是伤人和。

不见丰水上,灵台郁嵯峨。

前有《大雅》诗,后有秦民歌。

锸涂得苦水,流毒如江河。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怀亲二首(其二)

黄沙三万里,白发一孀亲。

肠断边城月,徘徊照旅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勉学诗(其二十二)

劝尔一杯酒,君行莫匆匆。

君心虽欲速,道路久乃通。

东可窥大壑,西能越空同。

不忧岁月晚,但忧筋力穷。

三年刻片楮,九年成一弓。

制作虽云难,为艺则巳工。

小事可喻大,愿言置胸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勉学诗(其六)

莫驱屋上乌,乌有反哺诚。

莫烹池中雁,雁行如弟兄。

流观飞走伦,转见天地情。

人生处骨肉,胡不心自平。

田家一聚散,草木为枯荣。

我愿三春日,垂光照紫荆。

同根而并蒂,蔼蔼共生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