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三首(其三)

江流日夜。问六朝人物,尔何为者。

三百年、龙战元黄,但歌舞荒淫,风流儒雅。

醉梦兴忘,又节次、欺人孤寡。

放千寻铁锁,一片降帆,妆点图画。

几处杀人盈野,算偏安才过,几王几霸。

说天堑、虎踞龙蟠,被风月莺花,几番误也。

眼底苍茫,剩燕燕,于飞上下。

诉当年、故国山围,空城潮打。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鉴赏

此诗《解连环三首(其三)》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

首句“江流日夜”,以长江的永恒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引出对历史的回顾。接着,“问六朝人物,尔何为者”,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将目光投向了过去的六朝时期,对那些曾经辉煌的人物提出了疑问,暗示了对历史人物行为的反思。

“三百年、龙战元黄,但歌舞荒淫,风流儒雅”四句,描绘了六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既有战争的残酷,也有歌舞升平的景象,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风流儒雅,展现了那个时代复杂多面的社会风貌。

“醉梦兴忘,又节次、欺人孤寡”两句,揭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和对普通百姓的压迫,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矛盾。

“放千寻铁锁,一片降帆,妆点图画”形象地描绘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铁锁阻断江流、降帆象征投降,这些都成为了历史画卷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几处杀人盈野,算偏安才过,几王几霸”几句,通过描述战争的惨烈和政权更迭的频繁,表达了对战争与权力斗争的批判,同时也对偏安一隅的统治表示了质疑。

“说天堑、虎踞龙蟠,被风月莺花,几番误也”几句,将长江比喻为天然的屏障,而“虎踞龙蟠”则形容了南京的地理优势,诗人在此指出,这些自然与地理的优势往往被风花雪月、莺歌燕舞所误,暗示了历史上的统治者往往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忽视了国家的长远发展。

“眼底苍茫,剩燕燕,于飞上下”几句,以燕子的自由飞翔,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流转,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最后,“诉当年、故国山围,空城潮打”两句,以山围故国、空城潮打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轮回和不变的自然规律。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隐喻等手法,深刻地探讨了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时间、生命、权力等主题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满宫花

态娇痴,人独自,长带一分愁意。

寻思着,甚比量愁,没个和愁相似。

不解愁从何处至,觉道眼前都是。

同行同坐总难销,只好与愁同睡。

形式: 词牌: 满宫花

蝶恋花六首(其一)

风风雨雨愁不止,月下灯前,愁又从新起。

天许有情人不死,不应更遣愁如此。

暂时撇去仍来矣,才绕天涯,又到人心里。

我爱人愁愁爱你,一人一个愁相倚。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六首(其二)

云路千金争一刻,喜近秋中,黄作眉闲色。

底事暂离离未得,此情惟有孤灯识。

云锦江花豪彩织,径寸明珠,照破秋霄黑。

六月淹留因尔息,明年和尔聊风翼。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六首(其三)

莫数寒霄银漏刻,秋是愁天,夜是愁人色。

聚散无端谁禁得,相关岂若休相识。

满耳西风鸣促织,莫气深沈,星月皆昏黑。

眼底征鞍何日息,不如乌鹊身生翼。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