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解连环三首(其三)》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
首句“江流日夜”,以长江的永恒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引出对历史的回顾。接着,“问六朝人物,尔何为者”,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将目光投向了过去的六朝时期,对那些曾经辉煌的人物提出了疑问,暗示了对历史人物行为的反思。
“三百年、龙战元黄,但歌舞荒淫,风流儒雅”四句,描绘了六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既有战争的残酷,也有歌舞升平的景象,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风流儒雅,展现了那个时代复杂多面的社会风貌。
“醉梦兴忘,又节次、欺人孤寡”两句,揭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和对普通百姓的压迫,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矛盾。
“放千寻铁锁,一片降帆,妆点图画”形象地描绘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铁锁阻断江流、降帆象征投降,这些都成为了历史画卷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几处杀人盈野,算偏安才过,几王几霸”几句,通过描述战争的惨烈和政权更迭的频繁,表达了对战争与权力斗争的批判,同时也对偏安一隅的统治表示了质疑。
“说天堑、虎踞龙蟠,被风月莺花,几番误也”几句,将长江比喻为天然的屏障,而“虎踞龙蟠”则形容了南京的地理优势,诗人在此指出,这些自然与地理的优势往往被风花雪月、莺歌燕舞所误,暗示了历史上的统治者往往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忽视了国家的长远发展。
“眼底苍茫,剩燕燕,于飞上下”几句,以燕子的自由飞翔,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流转,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最后,“诉当年、故国山围,空城潮打”两句,以山围故国、空城潮打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轮回和不变的自然规律。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隐喻等手法,深刻地探讨了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时间、生命、权力等主题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