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六首(其三)

莫数寒霄银漏刻,秋是愁天,夜是愁人色。

聚散无端谁禁得,相关岂若休相识。

满耳西风鸣促织,莫气深沈,星月皆昏黑。

眼底征鞍何日息,不如乌鹊身生翼。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鉴赏

这首《蝶恋花》词,由清代词人蒋士铨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愁思的画面。词中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在秋夜中的孤独与忧愁。

“莫数寒霄银漏刻”,开篇即以“寒霄”点明季节,以“银漏刻”形容时间的流逝,暗示了主人公对时光的敏感与无奈。“秋是愁天,夜是愁人色”,进一步将情感投射到自然景象上,秋夜的凄凉与主人公内心的愁绪相互映照,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氛围。

“聚散无端谁禁得,相关岂若休相识。”这两句表达了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情感纠葛的复杂心情。无论是相聚还是离别,都难以控制,不如从一开始就避免相遇,以免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

“满耳西风鸣促织,莫气深沈,星月皆昏黑。”通过描写秋夜的风声和虫鸣,以及星月的暗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主人公心境的沉重。西风的呼啸、促织的鸣叫,以及昏暗的星月,共同构成了一幅孤寂而悲凉的画面。

“眼底征鞍何日息,不如乌鹊身生翼。”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在主人公看来,无论是行走在旅途中的征鞍,还是眼前的重重束缚,都让他感到疲惫与无力。相比之下,乌鹊能够自由飞翔,成为了他内心向往的象征。这一对比,既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寄托了对未来自由生活的憧憬。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在秋夜中的孤独、忧愁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清代文人在特定情境下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六首(其四)

长安何处天香满,绝好园亭,不是淮南馆。

独坐圆蒲无个伴,陌头花谢人归缓。

月榭风亭闲领管,睹墅羊昙,岁岁成疏懒。

读倦抛书寻茗碗,倩谁偎得桃笙暖。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六首(其五)

绿萝垂幔红妆绕,妾意君情,细细游丝袅。

忍把浮名轻换了,浅斟低唱风光好。

檀板莺喉词懊恼,郎是青藤,妾是迦陵鸟。

脸际荷花开窈窕,笛声呜咽云缥缈。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六首(其六)

妾意君情花远近,转眼胎禽,却被松枝引。

再访玉真云路隐,人间只有情难尽。

鬓影衣香留画本,写自何年,色韵都相准。

打鸭随雅天最忍,柔肠莫被相思损。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喜迁莺

听松餐菊。似瘦鹤秋山,绝无尘俗。

鬓点吴霜,酒浇越剑,堆垛闲愁千斛。

谁是狂夫牛,僧君或、先生马牧。

绛蜡底,把行踪略语,牢骚如仆。

横幅,写面貌,京兆眉奁,衣染春山绿。

彤管亲摹,置伊丘壑,不画凌烟也足。

何取弓刀褒,鄂较可丹青顾陆。

传神手、剩卫夫人字,管夫人竹。

形式: 词牌: 喜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