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

一山未尽一山登,百里全无一里平。

疑是老僧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目山的崎岖与壮美,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复杂心情。

“一山未尽一山登”,开篇即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登山的连续性,仿佛在说,还未征服一座山峰,另一座山峰又出现在眼前,暗示了山势的连绵不绝。

“百里全无一里平”,接着强调了天目山的崎岖不平,即使在百里的路程中,也找不到一段平坦的道路,形象地展示了山地的险峻与挑战。

“疑是老僧遥指处”,这里运用了“老僧”的意象,可能象征着智慧与指引,也可能是在暗示登山者在艰难的旅途中寻找方向或安慰。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与对未知的敬畏。

“只堪图画不堪行”,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一方面,天目山的美景只能通过画笔捕捉,无法完全用言语表达,体现了自然景观的难以言喻之美;另一方面,“不堪行”则表达了实际攀登的艰辛与不易,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的挑战。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视觉美感与实际体验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目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还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征服自然的勇气与决心的颂扬。

收录诗词(86)

明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僧人。俗姓孙,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 号:中峰
  • 籍贯:钱塘(今杭州)
  • 生卒年:1263—1323

相关古诗词

净土诗二首(其一)

富贵之人宜念佛,黄金满库谷盈仓。

世间受用无亏缺,只欠临终见愿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净土诗二首(其二)

身膺宰辅与朝郎,盖世功名势莫量。

自性弥陀如不念,未知何以敌无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冷泉亭

天竺雨花飞宝台,北山门对冷泉开。

石擎老树无人识,时有黄猿抱子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