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宗兄使过诗以奉献

洛下交亲满,归闲意有馀。

翻嫌旧坐宅,却驾所悬车。

腹饱山僧供,头轻侍婢梳。

上官唯揖让,半禄代耕锄。

雨散三秋别,风传一字书。

胜游如可继,还欲并园庐。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翻译

在洛阳与亲友相聚已满,心中萌生归隐之意。
反而嫌弃以前的居所,想要驾车离开,去过闲适的生活。
山中僧人供应的食物让我满足,侍女梳理头发使我感到轻松。
对上级只需恭敬作揖,用半俸禄的生活代替辛勤劳作。
秋雨散去,离别之际,风中传递着一封书信。
如果这样的游乐可以延续,我愿并置田园与屋舍,长久隐居于此。

注释

洛下:洛阳城下。
交亲:亲友。
满:聚会已满。
翻:反而。
旧坐宅:以前的居所。
所悬车:指代归隐的车。
腹饱:吃饱了。
山僧:山中的僧人。
供:供应的食物。
头轻:形容心情轻松。
侍婢:侍奉的婢女。
梳:梳理头发。
上官:上级官员。
唯:只。
揖让:恭敬作揖。
半禄:半俸禄的生活。
代:代替。
耕锄:耕田锄地的劳作。
雨散:秋雨停歇。
三秋别:秋季的离别。
风传:风中传递。
一字书:一封书信。
胜游:美好的游览。
如可继:如果可以继续。
并园庐:合并田园与屋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结束繁忙的公务之后,回到家乡,享受平静生活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官场与田园生活的不同,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洛下交亲满,归闲意有馀" 表明作者在洛阳城下与朋友告别后,返回家乡,心中充满了闲适的情怀。"翻嫌旧坐宅,却驾所悬车" 则是说他对过去居住的官舍产生了不满,而现在则驾起那悬挂着的马车,准备离开。

"腹饱山僧供,头轻侍婢梳" 描述了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状态,诗人吃得饱足,是因为有山中的和尚提供食物;头发轻松,是因为由侍女为他梳理。这种描写显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上官唯揖让,半禄代耕锄" 表示诗人在官场上的地位已经不再重要,他愿意放弃一部分俸禄,用以代替农具,去体验耕耘的辛勤。这样的写法,体现了诗人对官职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渴望。

"雨散三秋别,风传一字书" 则是说在离别之后,时间流逝,如同秋天的雨水渐渐散去;而通过微风,他得知了远方亲友的一丝音讯。这里的“一字书”可能指的是简短的书信,或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意味着即便是极为简短的信息,也能带来无限的安慰。

"胜游如可继,还欲并园庐" 最后,诗人表达了继续享受这种田园生活的愿望,并且想要将自己的住宅与园林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这不仅是对空间的规划,也是对心灵所求的一种寄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将作者从繁忙官场到归隐田园的心路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哲思。

收录诗词(36)

包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音卓,指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

  • 字:幼正
  • 籍贯: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

相关古诗词

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

唯有贫兼病,能令亲爱疏。

岁时供放逐,身世付空虚。

胫弱秋添絮,头风晓废梳。

波澜喧众口,藜藿静吾庐。

丧马思开卦,占鸮懒发书。

十年江海隔,离恨子知予。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抱疾谢李吏部赠诃黎勒叶

一叶生西徼,赍来上海查。

岁时经水府,根本别天涯。

方士真难见,商胡辄自誇。

此香同异域,看色胜仙家。

茗饮暂调气,梧丸喜伐邪。

幸蒙祛老疾,深愿驻韶华。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

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

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

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

桂岭千崖断,湘流一派通。

长沙今贾傅,东海旧于公。

章甫经殊俗,离骚继雅风。

金闺文作字,玉匣气成虹。

翰墨时招侣,丹青夙在公。

主恩留左掖,人望积南宫。

巧拙循名异,浮沈顾位同。

九迁归上略,三已契愚衷。

责谢庭中吏,悲宽塞上翁。

楚材欣有适,燕石愧无功。

山晓重岚外,林春苦雾中。

雪花翻海鹤,波影倒江枫。

去札频逢信,回帆早挂空。

避贤方有日,非敢爱微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