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送汪尚书致政还乡

诸贤投绂孟前期,愧我需章独厚时。

勉徇礼经聊弭谤,敢贪荣禄计迁资。

归兮陶令惟三径,去矣君严有二宜。

处世功勋忘厚飨,人生知止要能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诸位贤士在孟先生之前辞官归隐,而我却在这个时候承受着更多的赞誉。
姑且遵循礼仪经书来平息诽谤,我怎敢只贪图荣华富贵而提升官职。
回归田园吧,就像陶渊明只有三条小路可走,离去时您的威严恰如其分。
在世间追求功名的人应忘却丰厚的俸禄,人的一生关键在于知道何时停止。

注释

诸贤:各位贤士。
投绂:辞官。
期:之时。
愧:感到惭愧。
我:我。
需章:承受赞誉。
独厚:更多。
勉徇:姑且遵循。
礼经:礼仪经书。
聊弭:姑且平息。
谤:诽谤。
迁资:提升官职。
归兮:回归田园。
陶令:陶渊明。
三径:三条小路。
君严:威严。
处世:在世间。
功勋:功名。
忘厚飨:忘却丰厚的俸禄。
知止:知道停止。
能知:能够知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杞所作的《次韵送汪尚书致政还乡》。诗中,诗人以诸贤纷纷辞官归隐为背景,表达了对汪尚书在致仕之际选择还乡的敬意。他自谦地说自己未能像其他人那样及时退隐,但仍尽力遵循礼仪以平息可能的非议,不敢单纯追求荣华富贵而忽视晋升。诗人推崇陶渊明的归隐生活,认为汪尚书的决定符合“君严”之道,即既有尊严又适宜离去。

诗人强调在世间功业不应过于追求丰厚的待遇,而应懂得适可而止,这体现了儒家的知足和人生哲学。整首诗流露出对汪尚书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生活的赞赏,同时也传达出对自身未能如愿退隐的感慨。

收录诗词(9)

魏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道弼,移居明州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十二年进士。受经于明州赵敦临。以宗正少卿为金通问使,不辱使命,连擢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后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

  • 字:南夫
  • 籍贯: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
  • 生卒年:1121—1184

相关古诗词

到岩豅寺劝农

王事忽来此,今朝天气新。

溪山浑是句,樽酒可无人。

幽鸟空惊梦,残花不当春。

飘然又归去,明月满衣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左彦武归乡

折桂归来日,西风万里秋。

锦衣天上客,红叶渡头舟。

把酒难为别,题诗更欲留。

明朝山水隔,何日是重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袁朝奉芳秩满趋朝

壮年鼓箧上神京,叹息惊人未一鸣。

白发尚堪谈世事,青衫原不坠诗名。

簿书堆案三年梦,风月张帆午夜程。

去矣飞腾九霄上,莫忘瞻衮话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欲饭野人家见拒甚力

山崦筠车转屈蟠,欲寻野店具盘餐。

主人变色行蚕忌,客子包羞坐虱官。

早见此生真寄寓,更知行役是艰难。

逡巡揽袂来旁舍,晓月朦胧春梦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