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子华秋怀四首(其一)

九日秋怀恶,那禁暑气隆。

苦吟愁作祟,多病药无功。

有客来相访,扃门弗为通。

怕谈当世事,遗患及孩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秋天的九日里我满怀忧思,炎热的暑气更是让我难以承受。
我苦于诗的创作,忧虑困扰着我,尽管用药也无法缓解病痛。
有客人来访,我却紧闭家门不愿相见,因为我不愿谈论当下的世事。
我担心这些世事的纷扰会带来祸患,甚至波及到年幼的孩子们。

注释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暑气:夏季剩余的炎热天气。
苦吟:艰难地吟诗作赋。
多病:身体状况不佳。
药无功:药物对病情没有明显效果。
相访:来访拜访。
扃门:关闭门户。
当世事:当前的社会事务。
遗患:遗留的祸患。
孩童:小孩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所作的《奉和子华秋怀四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在秋季九日之际的内心感受。诗中,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在秋日里因暑热未消而心情恶劣,"九日秋怀恶,那禁暑气隆",展现了他对季节转换后依然炎热的不满和无奈。

接着,诗人诉说自己的苦闷与疾病缠身,"苦吟愁作祟,多病药无功",暗示了他可能因为忧虑时事而陷入深深的思考,以至于健康状况受到影响,药物也难以缓解内心的困扰。

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人际交往的回避,"有客来相访,扃门弗为通",他选择关闭家门,不愿与来访者交谈,这可能是因为他对当世之事感到悲观,担心自己的言论会给他人或下一代带来麻烦。

最后,"怕谈当世事,遗患及孩童",诗人明确表达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担忧,尤其是那些可能影响到下一代的问题,显示出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个人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以及诗人对于这些问题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姑苏怀古和鲜于伯机韵

会稽俯伏遣行人,吴国池台日日新。

幕下盟归金甲散,宫中舞罢翠眉颦。

悠悠今古三江水,寂寂英雄一窖尘。

笑问鸱夷身退后,渔商何苦劝齐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孟德孔明

孔明孟德两驰驱,三国人才信有馀。

未肯草庐终此世,不知精舍读何书。

木牛古不传遗法,铜雀今成一废墟。

毕竟忠邪天不识,当年成败复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居高明

每愁仲夏多溽暑,更逢今岁少南风。

身无台榭可独处,眼到山川便不同。

直从月令高明处,参透中庸问学功。

虚静若能超物外,炎凉何必介胸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苦雨

积雨能令朱夏寒,少曾见日上三竿。

风吹沧海俄然立,水泻银河透底乾。

谁办好心来拯溺,姑留老眼去观澜。

蛙声只在墙根草,却怪泥龙不久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