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海宪蔡公开府

横海今时领外台,书生谩说请缨来。

霜威瘴疠三山尽,杀气波涛万里开。

揽辔本朝元楚望,谈兵当代一边才。

朝廷近有留中疏,柱史星光切上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此诗《赠海宪蔡公开府》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蔡公的赞美与颂扬,展现了其在边疆治理上的卓越才能与远见卓识。

首联“横海今时领外台,书生谩说请缨来”,以“横海”形容蔡公在边疆的显赫地位,而“书生请缨”则暗喻蔡公并非仅凭书卷之学,而是有勇有谋,能够亲赴前线,体现了其身先士卒的精神。

颔联“霜威瘴疠三山尽,杀气波涛万里开”,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蔡公治理下的边疆景象。霜威象征其严明的军纪和治理手段,瘴疠尽除则表明边疆环境得到改善,杀气与波涛的比喻则生动地展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在蔡公的治理下逐渐平息,呈现出一片安宁的景象。

颈联“揽辔本朝元楚望,谈兵当代一边才”,赞扬蔡公不仅在边疆治理上有独到之处,在军事策略上也是一流人才。揽辔本朝元楚望,意指他不仅是当朝的栋梁之才,更是能预见未来趋势的战略家。谈兵当代一边才,则强调他在军事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高超的造诣。

尾联“朝廷近有留中疏,柱史星光切上台”,点明蔡公深得朝廷信任,近来有留中疏(即皇帝亲自批阅并留于内廷的奏疏)的举动,显示出其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柱史星光切上台,形象地表达了蔡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直接照亮了朝廷的决策层,对国家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高度的赞誉,展现了蔡公在边疆治理与军事战略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其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充分体现了李攀龙对蔡公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送陆从事赴辽阳

御苑东风吹客过,共看芳草有离珂。

西山晴雪鸿边尽,北海春云马上多。

地险时窥玄菟郡,天骄夜遁白狼河。

知君幕下参高画,诸将何时议止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王侍御按贵阳

中原遥入楚天长,道出盘江古夜郎。

自许铁冠冲瘴疠,兼携白笔扫风霜。

百蛮拥节开雄镇,万里登车揽大荒。

莫说壮游非妙选,同时八彦避鹓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郭吏部请急归吴称寿封君太宜人

水镜清光满蓟门,庭闱双映一寒温。

角巾入洛名元重,裘褐依梁道并尊。

白首更偕吴市隐,青云再奉汉宫恩。

还朝益妙题才术,湖海微言可具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武太常贞母太常是遗腹子

令子清标领太常,持衡东省旧为郎。

才因藻镜知秋水,胎本明珠产夜光。

天上旌旂悬日月,人间竹帛映冰霜。

虽然燕赵多奇士,已让高风在北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