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生寺观永乐大铜钟

永乐洪钟阅古今,虹梁鳌柱屋沈沈。

销兵秦政成余习,忏佛萧梁本疚心。

一棒难超无量劫,万钧岂跃不祥金。

华严轮转熙朝后,始听蒲牢自在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阮元对永乐大铜钟的观感,以历史和佛教意象进行描绘。首句“永乐洪钟阅古今”表达了大铜钟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接下来,“虹梁鳌柱屋沈沈”描绘了寺庙建筑的宏伟壮观,暗示钟声深沉有力。

“销兵秦政成余习,忏佛萧梁本疚心”通过秦政的兵器销毁和萧梁时期的佛教忏悔,暗指钟声中蕴含着和平与洗涤罪过的意味。诗人认为,即使是一棒之力也无法超越无量劫的业力,而大钟的万钧之重更象征着无法逃避的命运。

“万钧岂跃不祥金”进一步强调钟声的庄重,暗示着它超越世俗的吉祥观念,传达出一种深远的哲理。最后,“华严轮转熙朝后,始听蒲牢自在音”借用《华严经》中的轮回概念,以及“蒲牢”(龙之别名)的典故,表达在新时代的和平盛世,人们得以聆听解脱束缚的自在钟声。

整体上,这首诗以永乐大铜钟为载体,寓言历史变迁、佛教教义和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佛法的感悟。

收录诗词(62)

阮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雷塘庵主,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 号:云台
  • 籍贯:晚号怡性老
  • 生卒年:1764~1849

相关古诗词

圣母祠

漫说丛祠住女郎,乱臣原是古周姜。

云冠松盖山楼静,翠叶银花水镜凉。

开母有姨居少室,夫人辞帝降清湘。

后妃治法分明在,底事河东见武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游浯溪读唐中兴颂用黄文节诗韵

帆随湘转寻浯溪,登岸欲摩唐宋碑。

密林接叶山径寂,青虫当路垂秋丝。

桥边清波眼到底,乱石凿凿藏鱼儿。

苍崖百尺悬于西,削成绝壁鸟不栖。

碑乃鲁国之所写,颂乃次山之所为。

三千里外有水部,十四年后无太师。

人贤地胜文笔古,过客墨拓争洒挥。

壁立积铁屹不动,安者见安危见危。

江湖岂独漫郎宅,又遣山谷来题诗。

各人忠爱各朝事,大部楚泽骚人辞。

事有至难最可叹,靖康俄与灵武随。

惟有溪边古渔父,欸乃湘烟无所悲。

形式: 古风

送春日去桂林

人在天涯送远春,远春还送欲归人。

风光渐扫缠绵雨,云水原随淡宕身。

玉笋峰多通桂驿,木兰舟小望榕津。

祇怜花事成狼藉,那有残红上绣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唐荔园

红尘笑罢宴红云,二百余载荔子繁。

十国祇知汉花坞,晚唐谁忆咸通园。

咸通岭南郑节度,风流曾见诗人言。

曹松陪游老文笔,丹砂湿湿霞轩轩。

前此英词接扶荔,曲江一赋传开元。

荔香曲破妃子去,贡骑不复驰中原。

后此年年荔支熟,那堪屈指巢与温。

桑田有改荔林在,隐岩得地皆唐恩。

茉莉不强牡丹胜,昌华废苑成荒村。

方今承平岭海盛,夷賨十倍唐昆仑。

贡献屏绝尤物贱,百蛮共仰朝廷尊。

节使公余但缓带,荔湾一任开园垣。

士民竞赴半塘社,家家画舫倾芳樽。

燕脂林外立白鹄,芙蓉塘底飞文鸳。

所惜游谈但南汉,何曾买夏唐园论。

刘家暂窃枝与叶,岂知本是仙李根。

曹诗岿然见文苑,古园不泯因诗存。

喜从新构得陈迹,社诗千首题园门。

诗人精魄自千古,一亭便可乾与坤。

更向梦徵追老杜,试擘重碧轻红痕。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