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麻姑山

拂晓旌幢远访真,洞中和气一番新。

争迎谢守同游客,尽是方平旧会人。

山峭亭台多占月,地灵风物只知春。

清欢何必笙簧助,自有红泉碧涧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拂晓时分,旗帜飘扬去探寻真理,洞中充满了新鲜的和谐之气。
争相迎接谢守,就像对待游人一般,他们都是方平旧友聚会的人。
山势陡峭的亭台多在月光下,这里地灵人杰,只知春天的美好。
清闲的欢乐无需笙笛伴奏,因为自然中有红泉碧涧作邻居。

注释

拂晓:清晨。
旌幢:旗帜。
真:真理。
和气:和谐气氛。
争迎:争相迎接。
谢守:地方官员。
游客:来访者。
方平:古人名,此处泛指旧友。
山峭:山势陡峭。
亭台:建筑物。
占月:沐浴月光。
地灵:地势灵秀。
清欢:清闲的快乐。
笙簧:笙笛。
红泉碧涧:红色泉水和碧绿的溪流。

鉴赏

这首宋代饶师道的《游麻姑山》描绘了一幅清晨游历道教圣地麻姑山的景象。首句“拂晓旌幢远访真”写出了诗人黎明时分,带着旗帜仪仗前往探寻仙真之地的虔诚与期待。次句“洞中和气一番新”则强调了山洞中的清新气息,仿佛带来了一种新生与宁静。

“争迎谢守同游客”描绘了当地民众的热情欢迎,不仅对诗人,也包括其他来访的游客,暗示麻姑山的名声和吸引力。而“尽是方平旧会人”则借用了道教典故,将自己和他人比作方平(即汉代仙人王方平),增添了神秘和超凡的色彩。

“山峭亭台多占月”描绘了山势峻峭,亭台楼阁倒映在月光下的美景,展现出山的雄奇与静谧。接下来,“地灵风物只知春”进一步赞美了麻姑山的自然环境,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最后两句“清欢何必笙簧助,自有红泉碧涧邻”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清幽之境的满足,认为无需世俗音乐的伴奏,山水间的自然之声和红泉碧涧的陪伴就足以带来内心的愉悦。整首诗以游历麻姑山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收录诗词(1)

饶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无弦琴

月作金徽风作弦,清音不在指端传。

有时弹罢无生曲,露滴松梢鹤未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夜游黄鹤楼遇道人

黄鹤楼前秋月寒,楼前江阔烟漫漫。

夜深人散万籁息,独对清影凭阑干。

一声长啸肃天宇,知是餐霞御风侣。

多生曾结香火缘,邂逅相逢竟相语。

翛然洗尽朝市忙,直疑身在无何乡。

回看往事一破甑,下视举世俱亡羊。

嗟予局促犹轩冕,知是卢敖游未远。

他年有约愿追随,共看蓬莱水清浅。

形式: 古风

竹径步月

素月流空天不夜,清辉散入疏林下。

下有幽人独往来,杖藜缥缈谁能画。

形式: 七言绝句

示儿鲁

匡居终日只钦钦,一寸灵台万古心。

鹿洞象山前路在,频思寡过到而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