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赵抃所作,名为《题周敦颐濂溪书堂》。诗中描绘了周敦颐在庐山间的濂溪书堂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其超凡脱俗、心性平和的生活态度。
诗的开头“吾闻上下泉,终与江海会”以泉水终归大海的自然现象,隐喻周敦颐虽处深山,却心怀天下,最终将与历史长河中的伟大人物并肩。接着“高哉庐阜间,出处濂溪派”赞美了周敦颐居于庐山,无论是出仕还是退隐,都遵循着濂溪的教诲。
“清深远城市,洁净去尘埃”描述了濂溪书堂远离尘嚣,环境清幽,象征着周敦颐追求的精神境界。接下来“毫发难遁形,鬼神缩妖怪”则表达了周敦颐人格的高尚,连鬼神都为之敬畏。
“对临开轩窗,胜绝甚图绘”描绘了书堂内景致的优美,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而“固无风波虞,但觉耳目快”则表明周敦颐内心平静,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
“琴樽日左右,一堂不为泰”写出了周敦颐每日与琴樽相伴,生活充实而自在。接着“经史日枕藉,一室不为隘”则体现了他勤奋好学,即使在狭小的室内也能感到宽广。
“有莼足以羹,有鱼足以鲙”描述了周敦颐生活简朴,却能自得其乐。最后“饮啜其乐真,静正于俗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真挚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超越世俗。
“主人心渊然,澄彻一内外”赞颂了周敦颐心如止水,内外如一的高尚品质。“本源孕清德,游咏吐嘉话”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道德修养和文学才华。“何当结良朋,讲习取诸兑”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周敦颐这样的智者结交,共同探讨学问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周敦颐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