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杨浚所作的《送陈省三舍人望曾归台湾(其三)》中的一节,通过“近事因君唤奈何,犬声吠影一何多”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前句“近事因君唤奈何”,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无奈与不舍,后句“犬声吠影一何多”,以犬吠比喻离别时的哀伤情绪,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离别的凄凉氛围。
接下来,“饱时饥饭须先辨,时宰无炊杀老坡”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前句“饱时饥饭须先辨”暗示了在享受过丰盛之后,对于简单事物的珍惜与重新认识,引申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事物价值的重新评估。后句“时宰无炊杀老坡”则可能暗含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讽刺,将“宰”比作掌权者,而“无炊”则暗示了无法施展才能或遭遇困境的情况,“杀老坡”可能是指被压制或不被重视,整体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寓意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