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英才的才华横溢和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李广晚年无侯的感慨。藻丽荧煌冠士林,白华荣养有曾参,形容的是这位青年才俊如同美丽的花朵一般绚烂夺目,他的才能和学问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就像古代的曾参一样。
十年去里荆门改,八岁能诗相座吟,这两句表明这位青年才俊自幼即显露出非凡的文学天赋,不仅生活环境的改变(“荆门”可能指的是他的家乡或是某个特定的地方),即便是在年纪轻轻的时候,他就能够与大人们一起吟诗作对,显示了他超乎常人的才华。
李广不侯身渐老,子山操赋恨何深,这两句转而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著名将领李广的同情。李广虽然英勇,但终究未能封侯,到了晚年,身体也逐渐衰老。这份对英雄末路的怜悯之情,通过“恨何深”四字,更显得沉重和深刻。
最后两句钓鱼台上频相访,共说长安泪满襟,则是诗人与友人在钓鱼台这个地方经常相聚,共同回忆长安的往事,不禁泪水涟涟。这不仅展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也反映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境遇的感伤。
整首诗通过对青年才俊的赞美,对英雄末路的同情,以及对友情和过往美好的怀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