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道中寄诸舅弟

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

似闻空舍鸟乌乐,更觉荒陂人马劳。

客路光阴真弃置,春风边塞祇萧骚。

辛夷树下乌塘尾,把手何时得汝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灯火匆匆离开馆陶县,回头望去永济城太阳已升高。
仿佛听见空荡房屋中鸟儿欢鸣,更觉荒废山坡上人马疲惫。
旅途中的时间真的被忽视了,春风拂过边塞只带来些寂寥声声。
辛夷树下的乌塘尾,何时能与你们再次相握呢?

注释

灯火:夜晚的灯火。
匆匆:急忙的样子。
馆陶:地名,在今河北邯郸附近。
永济:地名,古代驿站或渡口。
日初高:太阳刚刚升起。
空舍:空无一人的房子。
鸟乌乐:鸟儿的欢快叫声。
荒陂:荒废的山坡。
人马劳:人和马都显得疲惫。
客路:旅途。
光阴:时间。
弃置:被忽视或浪费。
边塞:边境地区。
萧骚:形容风声凄凉。
辛夷树:一种花树,又称木笔花。
乌塘尾:可能指乌鸦栖息的地方。
汝曹:你们,指诗中的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诗中“灯火匆匆出馆陶”,描绘了一种急促而又有些许仓皇的离别场景,"回看永济日初高"则是表达了诗人在离开后回头望去,那个熟悉的地方阳光正好,显得格外亲切。

接着,“似闻空舍鸟乌乐”和“更觉荒陂人马劳”,通过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感伤。一方面,他似乎听到远处有欢快的鸟鸣声,另一方面,却也清晰地感受到旅途中人们的辛勤劳作。

"客路光阴真弃置,春风边塞祇萧骚"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旅途中光阴的无奈,以及面对边塞春风中的凄凉。这里“光阴”指的是时光流逝,而“弃置”则是形容无法珍惜和把握。"祇萧骚"则是边塞春风中的凛冽感受。

最后两句,“辛夷树下乌塘尾, 把手何时得汝曹”,诗人提到了具体的地名,同时也流露出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在这里,“把手”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相见时的热情拥抱。诗人渴望着能在什么时候才能与远方的亲人团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旅途感受和对家乡、亲朋的思念,展现了一个深具文学修养和政治洞察力的士大夫阶层的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玉晨大桧鹤庙古松最为佳树

坛庙千年草不生,幽真曾此荫馀清。

月枝地上流云影,风叶天边过雨声。

材大贤于人有用,节高仙与世无情。

秦山陂下今迷处,苦里宫中漫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云然师

白首一山中,形骸槁木同。

苔争庵径路,云补衲穿空。

尘土随车辙,波涛信柂工。

昏昏老南北,应谢此高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石竹花

退公诗酒乐华年,欲取幽芳近绮筵。

种玉乱抽青节瘦,刻缯轻染绛花圆。

风霜不放飘零早,雨露应从爱惜偏。

已向美人衣上并,更留佳客赋婵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示无外

支颐横口语,椎髻曲肱眠。

莫问谁宾主,安知汝辈年。

邻鸡生午寂,幽草弄秋妍。

却忆东窗簟,蛮藤故宛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