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

华灯閟艰岁,冷月挂空府。

三吴重时节,九陌自歌舞。

云从月几望,遂至一百五。

嘉辰可屈指,乐事相继武。

今宵扫云阵,极目净天宇。

嬉游各忘归,阗咽顷未睹。

飞毬互明灭,激水相吞吐。

老去反儿童,归来尚铙鼓。

新年消暗雪,旧岁添丝缕。

何时九江城,相对两渔父。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翻译

明亮的灯火遮蔽了艰难的岁月,寒冷的月亮高悬在空旷的府邸。
在三吴之地,节日尤为重要,街头巷尾自顾自地歌舞升平。
仰望那轮明月,不知不觉已过了百五十天。
美好的日子可以数得清,欢乐的事情接连不断。
今夜我们扫除阴霾,极目远眺,天空如洗。
游玩的人们忘了回家,喧闹声中片刻未见平静。
飞舞的球影忽明忽暗,激荡的水花时隐时现。
年老之人仿佛回到孩童,归来时仍能听到鼓声喧嚣。
新的一年,积雪消融,旧岁又添了几分沧桑。
何时才能在九江城,与两位渔翁相对而坐。

注释

华灯:明亮的灯火。
閟:遮蔽。
艰岁:艰难的岁月。
冷月:寒冷的月亮。
空府:空旷的府邸。
三吴:泛指江南地区。
重时节:节日重要。
九陌:形容繁华街道。
歌舞:歌舞升平。
云从月:仰望月亮。
一百五:指冬至后的百日。
嘉辰:美好的日子。
屈指:数得清。
扫云阵:清除阴霾。
净天宇:天空如洗。
嬉游:游玩。
阗咽:喧闹。
飞毬:飞舞的球。
明灭:忽明忽暗。
儿童:孩童状态。
铙鼓:鼓声。
新年:新的一年。
暗雪:积雪。
旧岁:旧年。
丝缕:沧桑变化。
九江城:九江地区。
两渔父:两位渔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欢乐的春节画面,诗人通过对华灯、冷月、歌舞等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诗中的“三吴重时节”、“九陌自歌舞”表明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可能是指春分或春至,吴地(今江苏、上海一带)的人们在这个时候会有隆重的庆祝活动。

“云从月几望,遂至一百五”则是对时间的一种描写,表达了夜晚赏月时光流转的快慢。接着,“嘉辰可屈指,乐事相继武”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天的难得和欢庆活动的连绵不断。

“今宵扫云阵,极目净天宇”则是诗人夜观星空的情景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心旷神怡的境界。而“嬉游各忘归,阗咽顷未睹”则表达了人们在欢乐中遗忘时间,徘徊不忍离去的心情。

接下来的几句“飞毬互明灭,激水相吞吐。老去反儿童,归来尚铙鼓”描绘了一种岁月流转、人生轮回的哲理,通过对打球游戏和孩童玩耍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生应珍惜的感慨。

最后,“新年消暗雪,旧岁添丝缕。何时九江城,相对两渔父”则是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一种感叹,通过对新老岁月交替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家国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丰富,是一篇充满节日气氛和哲理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江公著知吉州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岂惟浊世隐狂奴,时平亦出佳公子。

初冠惠文读《城旦》,晚入奉常陪剑履。

方将华省起弹冠,忽忆钓台归洗耳。

未应良木弃大匠,要使名驹试千里。

奉亲官舍当有择,得郡江南差可喜。

白粲连樯一万艘,红妆执乐三千指。

簿书期会得馀闲,亦念人生行乐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送二壶

龙根为脯玉为浆,下界寒醅亦漫尝。

一纸鹅经逸少醉,他年《鹏赋》谪仙狂。

金丹自足留衰鬓,苦泪何须点别肠。

吴越旧邦遗泽在,定应符竹付诸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