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常伯韩公下世感赋(其二)

六义湮沦吾道东,敢将见处与人同。

后生不遇东坡老,前辈今无南涧翁。

四偈真能垂具眼,瓣香端欲嗣宗风。

遗编一见如生面,怅望新阡恨不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六艺的传统在东方消失,我敢于把我所理解的道理与众人分享。
年轻的才子没有遇到像苏东坡那样的前辈,当今也没有南涧翁这样的先贤。
这四首偈语确实展现了深刻的洞察力,我希望能继承他们的精神风貌。
阅读他们的遗作就像见到他们本人,遗憾的是他们的著作未能尽览,我的遗憾无穷无尽。

注释

六义:古代指《诗经》中的六种表现手法:风、雅、颂、赋、比、兴。
湮沦:消失,淹没。
东坡老:指苏轼,因其号东坡居士。
南涧翁:可能指某位南方的老者,具体身份未明,但暗示有德高望重的人。
具眼:独具慧眼,有深刻见解。
瓣香:比喻对先人的尊敬和追思,如同点燃香火以示敬仰。
嗣宗风:继承宗师的风格或传统。
遗编:遗留下来的著作或书籍。
新阡:新坟,指去世者的墓地。
恨不穷:遗憾无法穷尽,意指对先人的怀念和未能深入研究他们的作品之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对已故的韩公(常伯或韩公下世)表达哀悼和敬仰之情的作品。首句“六义湮沦吾道东”暗示了诗人在文学传统中感到某种失落,但诗人仍坚守自己的道路。接下来,“敢将见处与人同”表达了诗人敢于公开分享自己见解的态度。

“后生不遇东坡老,前辈今无南涧翁”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苏东坡(东坡老)和可能类似于韩公(南涧翁)的前辈才子的怀念,认为后世难以再遇到像他们那样的人物。

“四偈真能垂具眼,瓣香端欲嗣宗风”赞扬了韩公的文学才华和独特见解,认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洞察力,并希望后人能继承他的文学精神。

最后,“遗编一见如生面,怅望新阡恨不穷”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韩公去世的悲痛之情,感叹未能与他深入交流,对他的怀念之情无尽。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逝者的敬仰,也是对文学传统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闽中元夕

晴色动春晖,春宵三五时。

无风开菡萏,有月莹琉璃。

老境逢佳节,他乡赋小诗。

囝妻浑勿药,灶妇亦开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恭和御制玉津园诗

辇路云开雨脚疏,君王游乐万几馀。

沧波不尽烟中景,清唱忽来江上渔。

此日丹青须立本,何人词赋似相如。

小臣赓载无他语,但咏山河壮帝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旅怀

寄迹双溪上,秋声动远林。

断云流影薄,过雁去痕深。

旧馆生离思,新愁阙寄音。

到头俱梦事,俯默一长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烘被诗

烘被龟藏六,焞焞梨枣春。

不唯匀踵息,且以煖腰身。

扪虱閒寻句,听鸡怕及晨。

是中有真味,不羡北窗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