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其二)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悠长的姿态无法穷尽,繁复的舞姿曲折至终。
莲瓣轻盈如破浪前行,雪花般飘逸在风中纷飞。
耳环偶尔随流水凝望,长长的衣摆仿佛要追逐天空。
只担心抓不牢,它会像惊鸿般飞逝而去。

注释

慢态:缓慢的姿态。
穷:尽头。
繁姿:繁复的舞姿。
曲向:曲折。
低回:轻盈回旋。
莲破浪:莲花破开水波。
凌乱:散乱。
雪萦风:雪花般在风中飞舞。
坠珥:垂落的耳饰。
流盻:凝视流水。
修裾:长裙。
溯空:追逐天空。
捉不住:抓不牢。
飞去:飞逝。
逐惊鸿:追逐惊鸿(惊鸿指飞鸟,常比喻女子轻盈的身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舞蹈表演的生动画面,通过对比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舞者优美的舞姿以及观众的心理变化。开篇“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一句,既赞美舞者的舞态婀娜多姿,又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场面的无限赞赏和渴望。

接着,“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两句,则通过水面上的荷花与波涛、飞舞的雪花与狂风之间的对比,更深化了舞者在舞台上如同飘逸的精神形态。这里“低回莲破浪”的“低回”传递出一种轻盈自如,仿佛是荷花在水波中自在地摇曳,而非主动的破浪;“凌乱雪萦风”则给人以舞者舞步之轻盈,如同雪花在狂风中飞舞而不失其雅致。

第三句“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进一步描绘了舞者的装饰和动作,通过“坠珥”的珠饰随着舞者身体的转动而发出悦耳之声,以及“修裾”的长裙在空中飘扬,诗人似乎在追忆那一刻的美妙场景。

最后,“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则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瞬间难以捕捉的忧伤,以及面对舞者如同惊鸿一般离去时内心的失落和追念。这里的“唯愁”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把握住这份美丽场景的无奈,而“飞去逐惊鸿”则是对舞者的赞叹,仿佛是在说她的舞姿如同传说中的惊鸿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场舞蹈表演的魅力,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深切感慨。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许侍御题松竹联句

墙阴数行字,怀旧惨伤情。

薜荔侵年月,莓苔压姓名。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长生。

独立秋风暮,凝颦隔郢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长沙春望寄涔阳故人

清明别后雨晴时,极浦空颦一望眉。

湖畔春山烟黯黯,云中远树黑离离。

依微水戍闻疏鼓,掩映河桥见酒旗。

风暖草长愁自醉,行吟无处寄相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

东山夜宴酒成河,银烛荧煌照绮罗。

四面雨声笼笑语,满堂香气泛笙歌。

泠泠玉漏初三滴,滟滟金觞已半酡。

共向柏台窥雅量,澄陂万顷见天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长沙陪裴大夫登北楼

岩嶂随高步,琴尊奉胜游。

金风吹绿簟,湘水入朱楼。

朗抱云开月,高情鹤见秋。

登临多暇日,非为赋消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