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七首(其三)

客中心绪,只怕流年去。

才见河桥飞柳絮,又是榴花端午。

醉眠休恨啼鸦,伴人明月窗纱。

归梦不如不作,醒来依旧天涯。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鉴赏

这首《清平乐》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游子的离愁别绪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客中心绪”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远离家乡的游子,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接着,“只怕流年去”,表达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忧虑,这种忧虑不仅仅是对个人生命的感慨,也包含了对美好时光消逝的无奈。

“才见河桥飞柳絮,又是榴花端午”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巧妙地将时间的流转与节日的更迭相结合,柳絮飘飞象征着春天的结束,榴花盛开预示着端午节的到来,这些具体的场景不仅增加了画面感,也强化了时间流逝的意象。

“醉眠休恨啼鸦,伴人明月窗纱”则展现了诗人面对离愁时的一种自我安慰,通过饮酒沉睡来暂时忘却忧愁,而明月和窗纱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凄美的氛围,暗示了即使在孤独中也能找到一丝慰藉。

最后,“归梦不如不作,醒来依旧天涯”表达了诗人对回家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即使在梦中回到了故乡,醒来后依然是身在异乡,这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游子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时间、生命、故乡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七首(其四)

蓦然如醉,叠枕和衣睡。

却忆去年今日事,画烛替人垂泪。

月明依旧房栊,麌帷寒减香筒。

剩得一枝梧叶,能禁几日秋风。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七首(其五)

雁红蝉碧,凉雨生秋夕。

画里云山天咫尺,都是倦游踪迹。

少年银烛歌楼,如今襆被孤舟。

皱得一痕烟墨,不知多少离愁。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七首(其六)

无端懊恼,窗外莺啼晓。

懒去蹋青迟斗草,门掩东风春老。

绣绒睡上花枝,红笺写遍新词。

相是恹恹酒病,被人唤作相思。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七首(其七)

倚栏凝伫,点点飞红雨。

欲减罗衣寒未去,寂寞朝朝暮暮。

桃源落日西斜,画桥平接金沙。

春水无风无浪,行人一棹天涯。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