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子与明卿见过

日落青梧白露生,倦游词客凤凰城。

千门过雁来秋色,万里衔杯对月明。

上苑寒高金狄掌,西山影静羽林兵。

解颜今夕无烽火,二妙何当罢请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夜晚景象。首句“日落青梧白露生”,以日落和白露的自然现象起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倦游词客凤凰城”一句,点明了人物身份——一位疲惫的文人,身处繁华的凤凰城中,或许正怀揣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千门过雁来秋色,万里衔杯对月明”两句,通过雁群南飞和饮酒赏月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更迭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大雁南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月下饮酒则是一种自我慰藉的方式,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驱散心中的孤寂。

“上苑寒高金狄掌,西山影静羽林兵”描绘了宫廷与边关的景象,金狄掌象征着皇家的威严,而静默的西山和羽林兵则暗示了边境的平静与守卫者的存在。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宏大的历史背景,也暗含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最后,“解颜今夕无烽火,二妙何当罢请缨”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厌倦。在这样一个没有战事的夜晚,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聚,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欢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结束战争、追求和平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同徐吴二子弘法寺台眺望

摇落偏惊祗树林,白云鸿雁亦萧森。

何知潘鬓淹郎署,但许燕山壮客心。

欲雨诸陵来朔气,西风千里动秋阴。

悲哉联璧登高赋,徙倚荒台见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大司寇应公归台州

摇落黄金骏马台,都门供帐亦贤哉。

炎荒想见乘轺出,北斗旋听曳履回。

秋色白云生海峤,主恩华发卧天台。

西曹官属衔知遇,东阁清时好再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殷正甫

中州一望气雄哉,北极风尘使节开。

卜洛自存宗子计,游梁更见长卿才。

春晴嵩少云边出,雪尽黄河天上来。

在昔孝王誇授简,何当置酒向平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徐子与席怀梁公实

共指金茎雪色间,鸣珂当日满朝班。

即看徐孺能悬榻,岂谓梁鸿更出关。

薄宦天涯成白首,故人江上买青山。

岭南梅树今堪折,赠我宁无驿使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