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名为《西江月·其二》。诗中“曾把江梅入室,门人不敬红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世人忽视的感慨。江梅即梅花,以其洁白高雅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然而,这种美被门人(即仆从、侍者)所不屑一顾,显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清香一点入灵台”则是说梅花的清香渗透进了心灵的深处,灵台常指心中的高洁之地,这里代表诗人的内心世界。接着,“傲雪家风犹在”一句中,傲雪意指超凡脱俗,如雪般纯洁无暇的品格,而“家风犹在”则意味着这种高贵的品质还保留在家族或个人身上。
“状貌妇人孺子,性情烈士奇才”一句描绘了一种场景,其中妇人孺子形貌各异,却都拥有烈士和奇才那样的性情。这里的烈士和奇才不仅指战斗力强的人物,也泛指有勇气、才能出众之辈。
最后,“自开自落有谁来”表达了一种自然界中花开花落,顺其自然,不为世人所扰的境界。而“与汝上林相待”则是诗人希望能与这种高洁脱俗的美好事物共同等待,汝即你,上林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心灵的栖息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对人物性情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高贵、纯洁品质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不符合这一理想的批判。